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圣经》从最早成书的约伯记在 3500 年前左右(约公元前 1500 年)到最后成书的启示录
(公元 90-96 年之间),历经 1600 年左右,共有超过 40 个作者。各作者受神的默感,描述
神给各人的启示各自成文。 此后口耳相传, 最后由各宗教组织权势团体集结成册。 并各自宣
称正统《圣经》 。《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
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圣经由亚洲传到欧洲非洲再到欧洲美洲澳洲, 对英美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 本文仅从人生礼
仪、英语语言、文学、政治方面简要阐述其影响。
《圣经》对英美国家人生礼仪的影响
作为“基督教国家”的英美国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不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系。
在英美国家,孩子生下来后,往往要接受洗礼,父母把孩子抱进教堂或把牧师请到家中,牧
师读完《圣经》中的词句后,把清水轻轻洒在孩子的头上,并用《圣经》中的人名给孩子取
名。洗礼和命名结束后, 有时父母会给孩子戴上一个小十字架, 祝福孩子在主的保佑下一生
平安。
《圣经》认为婚姻是一种永恒的关系,这使婚礼成为英美国家重要的礼仪。 教堂里,牧师为
他们主持婚礼,新人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在亲友的祝福中结为一体,组成家庭。
英美国家的丧礼也受到了《圣经》的影响,带着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丧礼包含两部分,前半
部分在家里或教堂举行,经过祷告、唱赞美诗以及牧师致辞,祝愿死者灵魂早日升入天堂。
后半部分在墓地举行简短的入葬仪式, 下葬时牧师进行祈祷, 在英国,下葬时死者头朝东方,
表示迎接日出或复活之意。葬礼自始至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
《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圣经》 为英语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 增添了习语、 格言、 典故词、 派生词等, 丰富了词汇。
以色列王亚哈 ( Ahab )的王宫附近有一葡萄园, 是耶斯列人拿伯的产业, 葡萄园连年丰收,
贪心的亚哈对这座葡萄园垂涎已久,想据为己有,但遭到拿伯的拒绝,亚哈为此十分恼火。
亚哈之妻耶洗别密谋诬陷拿伯,用石头打死拿伯,强占葡萄园。后来人们就用 Greedy as
Ahab 形容极度贪得无厌、不择手段侵吞他人财富的人。
Manna 一词源于《旧约 .出埃及》,当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旷野绝粮,此时天降
食物,众人取而食之,称之为 "Manna" 。现在 Manna 一词指不期而遇的东西,令人振奋的
东西。
“ “
“God ”、 Christmas ”在英语中应用十分广泛, “ God is still in heaven ”、 What else did you
get for Christmas ”用来讽刺某人像别人炫耀自己的东西。
《圣经》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宗教故事是文学创作的题材, 文学作品中也渗透着宗教故事的汁液。 在英国文学中, 我们不
难发现《圣经》被作者们的广泛化用。
作家们或直接引用《圣经》中的人名、语录作为作品的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
或作为原型进行变形处理,作为创作素材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
寓意融汇到作品情节中或人物性格里, 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 如莎士比亚的 《一
报还一报》 剧本名典出
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