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真理,不如培养发现真理的能力!
教会知识,不如教会学习知识的方法!
学习方法
魏书生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怎样学会学习。就是学会学习呢,老师想跟大家讲三个部分,九个题目,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发动力;第二部分是发展智力;第三部分是掌握技术。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台汽车的话,那么,动力部分,发动机,这属于它的动力部分,动力部分出了问题,你着急修它的工作部分,修方向盘、传动装置都不管用,那么,智力部分相当于它的工作部分,汽车轮子,传动装置,工作部分,动力部分也没问题,工作部分也没问题,接下来就是怎样使用大脑,一台好车,驾驶员不行,不会开,开不好,也不行,会开,技术不高也不行,所以,第三部分,咱们讲的是学习技术,驾驶技术,这三部分,每一部分我都想讲那么三段,三三九段,里面还有小题目,咱们就不分了。
引发动力
明确目的。
激发兴趣。
磨练意志。
先说第一部分,动力部分,人要前进,要学习,要工作,它有一个学习工作的原动力,一般分那么三类动力,第一,是明确目的,第二,激发兴趣,第三,磨练意志。这三类都能成为人上进、学习、工作、生存的动力,说,
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要达到这个目标,达到这个高度,要做成这样的事情,要成为这样的人,这个目标鞭策着人,督促着人向前走,接近它,这是一类;
第二类,我就是喜欢做这件事儿,就是愿意学习,就是喜欢画画,就是愿意唱歌,就是喜欢做数学题,就是愿意写诗,就是愿意写小说,这是什么?兴趣,兴趣的吸引;
第三类,我也没有太明确的目标,也不太喜欢做这件事,但是社会需要我做,有时候是生存需要我这样做,也有时候是父母要求我做,师长、学校要求我做这些事情,我不愿意做也要用意志强迫我自己,要完成这个任务,尽到这个责任,要做到。三类不同的动力;
那么,第一类动力叫明确目的,明确目的,我们小时候说为祖国而学习,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有些年轻的学生,不愿意这么去提出问题了,但是仍然可以提出比较高远的动力,人来到世间要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要做一个优秀的人,要做一个做了比较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的人呐,这样同样是一种目标,那么,我喜欢让我的学生这样,每个人书桌上放一份座右铭,座右铭上上书三部分内容,长10
厘米,,,写三部分内容,一、最崇敬哪位杰出的人,活得有价值的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每位同学心灵深处都有这样的人,那么,把他的名字写在座右铭上,天天看到他,用他的事迹,用他的经历,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记着这个人的名字,接下来,带着这个人的传记,经常看一看,所有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中,都曾经为一些事情、为一些人的事迹曾经感动过,区别只在于有的感动一下子,有的感动一阵子,有的感动一辈子,那怎么让自己这一下子保持的时间长久一点,那么经常看他的名字,带着他的传记经常翻一翻,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波折,遇到磨难,遇到打击,遇到困苦,那么看一看他的事迹,你就会觉得咱跟人家比起来,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咱遇到的磨难打击比人家小多啦,但咱们的上进力比人家少多了,怎么办,再到他身上汲取力量,我有时候说,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然后每个人,一,看了这个人的传记,二,现在进入这个人的状态,你现在觉得你扮演的就是这个人,你最崇敬谁,富兰克林也好,孔夫子也好,周总理也好,雷锋也好,居里夫人也好,你进入这个人的状态,你现在觉得自己举手投足,一扬眉,张口说话,为人处事,全是这个人的形象,经常这样想,无异于精神充电,所以,有时候我说上课,我说咱们今天是口头作文呢,还是干什么呢?有不少学生就选择,老师,精神充电,人的精神是需要充电的,经常和自己最崇敬的人
的心贴得更近,想得更细、更实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活得很大气、很勇敢,然后觉得自己活得很自豪,找到一种做人的感觉,这是明确目标的一种方法。
第二个小方法,就是那位伟人、杰出的人,毕竟离咱们太远,有时候想一想咱们的环境,咱们的条件,我们所能做到的事情毕竟遥遥无期,有时候你想得长久了容易丧失信心,怎么办呢?二,在自己的座右铭上,写上最不服气的周围的人是谁,你的同学,咱们一班九十二名同学,都比第一的,第二的可以比第一的,第三的可以不服气第一的,你排到五十多名,你干什么还傻乎乎地追第一的,你要这么追的话,不越追越泄气,越追越没劲吗?怎么办?把最接近自己的,觉得一使劲就能超过他的同学的名字写到座右铭上,天天看他,我鼓励我们班倒第一的同学,第九十二名同学,我说你把第九十一名同学写到座右铭上,争取追上他,“老师,你瞧不起我。”我说,我怎么瞧不起你哪,“老师,我本来就比他强,我这次考试,政治没好好背,比他少了六分,我只要拿到那六分就超过他了,我说你不服气更好啊,写上,一使劲没用两个月期终咱就追上他了,这多好啊,翻过来,你如果把七十多名、六十多名的同学写到座右铭上,你想
魏书生学习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