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联文化论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联文化论文
篇一:对联艺术论文
对联浅析
对联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形式相对应内容相关联的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讲究:长短之构造,平仄之韵律;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字字有意,联联用心!作对联要言之有物、联句流畅、句贵出新、机巧自然!
在学习了对联艺术后,我也了解了不少的对联知识,现我对以下一些经典对联发表下自己的拙见:
有一宫室联:
祥云欣绕室
瑞气喜临门
用中国传统的形容好的征兆的“祥云”“瑞气”来形容居室的祥和。并表达一种喜庆的气氛。
倡导和训诫的: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巧妙的使用对联来倡导众人要多看对家国有好处的书,不要做不益的事。简单点说就是要多做好事,别做害人害己的事。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此联巧用史实告诉众人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鼓励刻苦学习工作,并要有远大的志向。“三千”对“百二”数词对数词对仗工整。
承接叙事的:
退后一步想
能有几回来
它上下联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简洁意思明了。
春联: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明志的:
宁以义死
不苟幸生
以简单的八字联,表明自己的志行。上下联也存在着一种选择的关系。写景抒情的:
落花扫仍合
丛兰摘复生
此联字面在于写花谢了掉到地上的花瓣扫了第二天又会掉下来,兰花摘了还会在生长出来。其实也可以说是寄托了作者的一种绵绵不断的情谊。
郑板桥故居的中堂写着这样一副对联
: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之妙在“放胆”和“瞒人”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风鼓荡和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的特点。写出白日春风之美姿,能为翠柳梳成发般轻柔,殊不知是昨晚的夜雨暗地里,早已滋润了大地的花朵,实即“一元复始,万象回春”之意。上联与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下联让人联想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然为一副妙联了。
也有写人物史实的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写此地以能埋岳飞而感到有幸;
下联「白鐡无辜铸佞臣」写岳飞坟前以白鐡铸造的秦桧夫妇像, 不骂二人而写白鐡之无辜, 因二人而日夜为人所唾骂。
对联所用到“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青山”和“白铁”本是死物,根本就不会“有幸”,也不会“无辜”,但经联子这样一些,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人性!青山本忌坟头,因为这会坏“风水”,但联中却说“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就好比连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宁可坏自己风水,也要做忠臣邻居!下一句“白铁无辜铸佞臣”也是同出一理!可见世界也为忠臣而感慨!
又如大观楼上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该联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描写滇池的风物景色,比喻奇妙,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描绘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发展,概括精练,重在一个"叹"字。追根溯源,展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思考的历史画卷。
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经典的对联,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对联的各个方面。对联是一门艺术,需要细细的体会;对联是一种文学,需要深深的挖掘。畅游文学海洋,品味对联艺术!
篇二: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组长:张帅辉
组员:赵梦杰、李炀炀、费丽丽、王文晓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

对联文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ang19821012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