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重症中评估要点
评估三角
通过60秒的评估,可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有危及生命的症状。须注意有些起初表现为无症状的病人可能迅速恶化发病,故病情变化时应重新评估。
外表
(反应氧供、通气、脑血供、内稳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1)紧张度:运动时有力、柔软、倦怠还是迟缓?
(2)交流:指警觉、注意周围还是没有兴趣,无动于衷?
(3)可安慰性:在父母的安抚下,哭闹很快停止,或听话。
(4)神情:是注视你的动作还是神情茫然(注视还是凝视)。
(5)说话/哭闹:说话或哭闹是强,还是弱或嘶哑?
正常的表现:肌张力正常,叫他名字有反应(年龄超过6-8月),四肢运动均等,睁眼,说话或哭声正常。
异常表现:兴奋、明显易激惹、反应差、流涎(婴儿期后)、肌肉过软或僵硬、不安、不易安抚的哭叫,看见陌生人易激惹或表情反常,独处时嗜睡(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外表
呼吸
(反应气道、氧供及换气是否充分)
评估范围:体位、可见胸/腹运动、呼吸频率,呼吸力度、可闻及的气道声音)
望:(呼吸时胸腹情况)呼吸频率、鼻翼有无煽动、三凹征(胸骨、锁骨上窝、肋间隙及肋下软组织)、“跷跷板运动”(胸腹矛盾运动)
呼吸
正常的表现:安静、平静呼吸,胸廓对称,呼吸频率在正常范围内;
异常: 异位呼吸(嗅气味、三脚架位、点头呼吸、鼻翼煽动、凹陷、压抑、嘶哑的说话、喘鸣音、咕哝声、喘气、气过水声、哮鸣音、呼吸频率超出正常范围和利用辅助肌呼吸。
呼吸
体位
嗅气味:身体坐直,向前倾,下颌微抬,口、咽
和气管轴向排列开放气道,增加气流;
三角架位:指身体坐直前倾,有胳膊撑着,脖子
微伸、下颌突出并张口,有助于维持气道开放;
点头性呼吸:呼吸用力增加的表现。头随呼气向
下落,随吸气时胸廓扩张而上抬。
循环
(反应心输出量的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血供是否充足,评估范围皮肤颜色)
正常:红润;
异常:苍白、发花和发绀;
如何判断循环充足与否?
儿科危重症评估重点.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