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侵权案讲稿
起因:
2004年,谷歌公司就开始寻求与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大量扫描图书,欲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它已完成了约700万册图书的电子扫描工作。然而,由于谷歌没有通报著作权所有者,数字图书馆计划一直游弋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麻烦不断,已引发了美国、欧洲范围内的多起版权纠纷。
事件回放:
2004年,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未经各国著作权人同意,已将近千万部图书扫描“入馆”。
2005年,美国作家协会(AG)和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就数字图书馆一事向谷歌提起集体诉讼。
2008年10月,AG和AAP与谷歌初步协议庭外和解,和解协议等待法院听证。协议一经通过,将牵涉全球著作权人地权益。
2008年,国际复制权组织(IFRRO)秘书长奥拉夫给文著协发函,请求协助发放关于在谷歌数字图书馆侵权事件中维护中国文字著作权人权益的通知,自此,中国部分著作权人方知被侵权的事实。
中国著作权人和知识产权专家就此展开讨论,探索此事的解决方案和深层影响。
国内状况:
2009年10月13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称,我国570位权利人的17922部作品,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已被谷歌扫描上网。消息一出,全国轰动。
谷歌赶紧挂出和解声明,称被扫描进其数字图书馆的每本书,其著作权所有人可获得不少于60美元的赔偿,以后还能获得图书在线阅读收入的63%,前提是本人需在2010年6月5日之前提出申请。因声明中内容明显对中,此和解协议引起了中国作家的公愤。
10月16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下称文著协)通过中国作家网发出《就谷歌侵权致著作权人》,呼吁中国作家坚决维护合法权益。
11月20日,谷歌与文著协就“570位中国作家的作品被谷歌未经授权非法扫描”一事,在北京进行了第二轮会谈。会谈时间长达4个多小时,谷歌方面同意把谷歌数字图书馆扫描、收录中国图书的清单在12月份提供给文著协。
11月24日,文著协常委副总干事张洪波称,在谷歌向文著协提交相关图书清单之后,文著协仍会坚持立场,就“侵权”等问题与谷歌进行沟通。
12月初,双方就此进行第三轮协商。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谷歌侵权门”一事,他认为虽然谷歌一再强调扫描或者是提供浏览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是到目前为止他并没有看到谷歌提出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具体依据,国家版权局支持中国作家依据法律和事实进行维权。
国内舆论:
就在这片响亮的合声之中,却出人意料地响起了一声又一声的反调。10月23日,国内作家韩寒在自己的博客撰文称,目前国内无数网站都能下载其图书的全文,从1999年到2009年,自己从来没有收到过一分钱。现在谷歌仅仅刊登了他图书的目录,就支付给自己60美元,他觉得非常满足,韩寒成为第一个公开表示愿被谷歌“侵权”的中国作家。就在韩寒对“谷歌侵权门”大唱反调的同时,网友的态度也与中国作家们维权的态度截然相反。新浪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认为“谷歌图书馆不侵权”%,认为“谷歌图书馆侵权”%,表示“不好说”%。而“支持谷歌图书馆项目”%,%。
专家论点:我国数字版权保护应具有世界眼光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张文红认
谷歌侵权案简要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