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证精神》读书报告
摘要
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的奥古斯特·孔德开创了社会学这一学科。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论实证精神》是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出版于1844年。在该书中,作者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曾明确提出的关于人类整个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认为人类思辨的发展先后经过三个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与这三个认识阶段相适应的,在宗教上则是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在哲学上则是神学哲学、形而上学哲学和实证哲学。通过拜读《论实证精神》这本书,我们可以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孔德,认识他的思想,尤其是他在社会学、宗教论上的思想。
关键词:孔德,《论实证精神》,社会学,宗教思想
一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孔德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普通家庭中。由于孔德的父母热切地希望他们的长子今后能成为优秀的基督徒,就把几位圣人的名宇加在他的名宇上,使他有了一个冗长的全名:依西杜尔·奥古斯特·玛丽·弗朗索斯·格莎维埃·孔德。然而孔德却并没有因在对上帝的信仰中渡过一生,而是选择了对社会的思考问题,在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中释放着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类的爱。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是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创始人,他是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的,并深入对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其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和《实证宗教教义》。从他的著作来看,他的思想是由自由主义转向精英论和极权主义。
《论实证精神》是孔德的一部重要著作,出版于1844年。在该书中,作者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曾明确提出的关于人类整个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认为人类思辨的发展先后经过三个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与这三个认识阶段相适应的,在宗教上则是拜物教、多神教和一神教,在哲学上则是神学哲学、形而上学哲学和实证哲学。通过拜读《论实证精神》这本书,我们可以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孔德,认识他的思想,尤其是他在社会学、宗教论上的思想。
二孔德的实证精神
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上的实证主义,被世人认为在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著名的“三阶段法则”。在某种意义上,他认为实证主义即是实证科学,而实证阶段是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论实证精神》中,孔德指出实证精神集中体现了实证主义的内涵,观察和合理的预测是实证精神的主要特性。他的实证主义虽然有不足和缺陷,尤其是学说之间也存在着互相矛盾,但是他对社会道德、秩序、进步、和平的追求,以及对推动现代科学精神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融合起到了很大作用,至今对我们的社会与实践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孔德认为,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秩序,即使在一个充满不平等的社会里,统治阶级也早已建立属于他们阶级的社会秩序。人们可以站在既得利益者的立场上说这个秩序如何合理,也可以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说它根本上就不合理。除了价值评判,人们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必然运行着某种被社会各阶层广主泛接受和遵守的社会秩序,而社会秩序的前提是社会的不均质,在文明社会里这种不均质还意味着有阶级和阶层。有不同的利益群体,就意味着有矛盾和斗争,社会秩序是这些阶级和阶层互动的结果,它的功能或说使命
《论实证精神》读书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