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
土地整理
张俊德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
摘要: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整理事关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是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宅基地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抓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缓解建设用地矛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做好此项工作,既能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又能促进和改善农村环境,同时还可以缓解用地矛盾。拟就农村宅基地整理含义、特点、问题、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宅基地整理;问题;模式;措施
1 农村宅基地用地的特点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宅基地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宅基地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宅基地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宅基地面积一般均超过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宅基地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宅基地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宅基地整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宅基地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宅基地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宅基地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宅基地用地一般均超过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宅基地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宅基地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非一家、共有山墙、共有院墙的复杂现象。此外,除了主房、院落以外,还有各种附属建筑物。因此,建筑的复杂性对于宅基地整理牵涉到复杂的权属关系、邻里关系,调解任务繁重,有时候根本办不成功。
(5)农民住房安置的问题。
在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住房安置措施。一是把农民统一安置到建好的居民区,根据城镇用地标准以及原先宅基地房屋情况,给予每户面积不等的住房一套。二是对原先农民宅基地房屋进行评估,发放补偿费用,由农民自己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建房。给予农民补偿款的方法可能导致农民建不到房。原因有二,一是农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