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六章白朴与《梧桐雨》.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章 白朴与《梧桐雨》
第一节 白朴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概况
一、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倾向
白朴 (1226---1306 后 ) ,原名恒,后改名为朴,字仁甫,又一字太素,好兰谷。是元代文
坛上以文采见长的作家, 也是终身拒绝出仕的作家, 这与其家庭出身及人生经历有密切关系:
1、从家庭出身来看: 他的祖父白宗尧,笃信佛教,没有做过官。伯父白贲, 1202 年进士,
官至歧山令,精于禅学道书、岐黄之说,是个享名的诗人。叔父是个和尚,法名宝莹,也是
诗人。父亲白华,字文举, 1215 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官,是金朝著名的文士。总之,白
朴的父辈们在金朝是有政治地位,有信仰、又很有文名。
2、从其人生经历来看: 他诞生于金王朝走向灭亡、蒙古帝国兴起的时候,从小经历了人生
的离乱。他 7 岁时,金朝为蒙古所灭,此时父亲随金哀宗出奔在外,母亲在变乱中丧命。幸
得其父密友、 著名诗人元好问照顾, 他才得以平安。 元好问待其如子, 关于此, 王博文在 《天
籁集序》中有详细记载,他说: “元、白为中州世契,两家子弟每举长庆故事,以诗文相往
来。太素即寓斋仲子,于遗山为通家侄,甫七岁,遭壬辰之难,寓斋以事远适,明年春,京
城变,遗山遂契以北渡。 ,, 尝罹疫,遗山昼夜抱持,凡六日,竟于臂上得汗而愈。盖视亲
子弟不啻过之。读书颖悟异常儿,日亲炙遗山,謦咳谈笑,悉能默记” ;“自幼经丧乱,仓皇
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以故放浪形骸,期于适意” 。总之,他少
年时代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以及元好问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白朴以后的成长及人生志向有着
重要的影响。
1233 年,白朴的父亲白华在邓州降宋, 倍受压制, 于是又于 1235 年 10 月, 投降蒙古。
他的临危变节行为遭到当时人们的多方面谴责, 他本身也异常痛苦。 回到北方后, 他便带着
儿子寄居真定, 受到北方最早降蒙的史天泽的庇护。 他的父亲虽然依附于史天泽, 但其内心
的矛盾却十分激烈,所以他一心教育儿子读书,不准备让他们出仕。如他在《示恒》诗中写
到:“忍教憔悴衡门底,窃得虚名玷士林。 ”在《是日又示恒》诗中又说: “潦倒吾何用,文
章汝未成,过庭思父训,坠地有家声。 ”白朴在父亲的教育和思想影响下,怀有难以排遣的
愤懑, 终生没有出仕。虽然在他的应酬之作中,也时有歌颂皇元的词句,但表现更多的还是
兴亡之恨,其中充满抑郁消极的情绪。如他的〔石州慢〕 《丙寅九日期杨翔卿不至书怀用少
陵诗语》中写到: “千古神州,一旦陆沉,高岸深谷。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少陵
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岁暮意何如?怯秋风茅屋。 幽独,疗饥赖有:
商芝暖老,尚须燕玉。白璧微瑕,谁把闲情拘束。草深门巷,故人车马萧条,等闲瓢弃樽无
绿。风雨尽重阳,满东篱黄菊。 ”
3、白朴的生活及人生志向: 受其人生经历和父辈们的深刻影响,白朴怀有家国之恨和对现
实强烈的不满情绪, 因此尽管有史天泽等人的强烈庇护和积极推荐, 他却一再拒绝出仕。 他
或者与其他杂剧家一样, 把酒樽诗笔联系在一起, 经常出入青楼, 与妓艺人等时相往来。或
者与志同道合者一起留恋于清山绿水, 在对清山绿水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朋友曾推荐
他从政,他作〔沁圆春〕词予

第六章白朴与《梧桐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uixin1314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8-10-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