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doc.doc浅谈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本文是关于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本文从中班幼儿的“告
状”行为入手,分析总结了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向老
师寻求帮助,报复心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四个心理特点。并为教师提出
了相应的对策: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行为;组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
理事情的能力;必要时冷处理。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特点对策
屮图分类号:G612 C 1672-1578 (2017)
03-0257-01
1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关于屮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我国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究。学者赵
亚研宄发现,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具冇以下特点:告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属于之一时期的普遍现象。在不同活动类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幼儿
告状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幼儿告状行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除
了赵亚的这些研宂发现,笔者通过研究也发现中班幼儿的几个告状行为特
点: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向老师寻求帮助,报复心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四个特点,具体如下:
1. 1为引起他人的注意
对于幼儿中班幼儿的告状表现特点,有关学者姚怀莲认为:中班幼儿
的告状行为开始从“为我”向“为他”发展,他们都特别注意表现自己,
其告状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特别是老师的注意。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听到幼儿来告状:“小红抢了小明的东西拉!”“小华把水倒在了
地上!”“小花把小华推倒拉!”其实他们只要求我们老师谢对于他们的告
状表达出注意了的意思,比如点点头说:“知道了”,他们就会心满意足的
走开了,这些情况下的告状幼儿都是幼儿为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发生的。
中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还很弱,情绪的控制能力也还不够,当他们
遇到冲突或者困难时,处理冲突的能力还不足,因此常常不知所措,他们
很容易感到伤心委屈,此时幼儿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保护和安慰,而老师
则是幼儿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屮最可依赖的对象,他们就会通过向老师告状
来诉说苦恼,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屮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不够,在同伴交往过程屮经常问题不断,由
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问题往往不能妥善解决,幼儿也经常因为这些
小问题对方怀恨在心,产生报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看到自己不喜
欢的人做了些不符合规范的错事后就会立马跑去老师那告状,试图让老师
对此幼儿进行批评或者惩罚,从而让自己得到“报复”的快感。
中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还不足,主要依赖于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
教师对于幼儿的评价对于幼儿而言至关重要。幼儿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赞
赏来肯定自己,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赏,幼儿在自己表现优异时希望老师能
注意到并且对自己表示赞赏。当老师没注意到时,幼儿则会“不择手段”让老师注意到。
2教师的指导策略
在生活中,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对幼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
此教师的正确教育引导与否尤其重要。我国有关学者高鹏飞对此提出了一
些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告状时应重视。教师要对告状的内
容加以分析,了解幼儿在注意哪些问题,为下一步教育制定计划,提出教
育的内容和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幼儿告状的动机,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
然后做出不同的处理。教师要分析被告行为的表
浅谈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