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投身经济建设
第五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
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 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主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题目)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
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迁,说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
1、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的历史渊源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
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邓小平同志立足改革开放,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描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小康”发展目标
(2)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1年
1990年
2000年
21世纪中叶
GNP翻一翻
温饱问题
GNP翻一翻
小康水平
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
基本实现现代化
贫困—温饱—小康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小康的标准
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类别
人均GDP
低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下中等收入国家
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高等收入国家
高于9265美元
注:2006年,中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比较低
低水平
第5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