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艺术
周四晚上上课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何谓图画文字?又何谓文字图画?”在场听课的人几乎没
有人能准确地答出,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身为中国人,本应精通汉字文化,但实际上我们对汉字
乃至中国文化的了解却知之甚少 ,,
在中国日益发展,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上一颗不可小觑的星星之时,我们吸纳了很多国外的优秀文化、
礼节、传统等等,但是我们越是发展,就越是在失去,很多国人都变得崇洋媚外。表是瑞士制造的好,车
数德国的名列前茅,房子要像美国的别墅才洋气,追星得是欧美韩的才有范儿 ,, 却不曾想,现在国外到
处都是中国制造——每三件家电、三件玩具、两双鞋子、两件衣服中就有一件是中国制造。中国政治经济
在日益发展,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在日益受着侵蚀。语文成了大学生觉得最没必要学的课,研究汉文化的外
国人都要精于国人 ,,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鉴宝》栏目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妇女拿着一个青花瓷盘上了节目,她想求证一下
这是否是明代的青花瓷。专家经过评判,确认了这双束莲青花瓷盘却为明代官窑,并且这种并蒂莲纹样存
世不多,可谓为稀世珍宝,但是它的瑕疵也不少。然而,妇女对这瑕疵的解释令在场专家无不扼腕叹息,
因为这瓷器的瑕疵是被这位妇女常年用来洗菜、盛红烧鱼造成的。其实,这就像我们自己掌握着最精妙最
博大精深的语言,却没有真正在意它一样,在专业人士的眼里,同样都是暴殄天物。
就拿咱们的汉字来说,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汉字是从甲骨文一步一步演化而来的。那又有多少人知道
贾湖契刻的存在?在外国人眼中汉字就像是一幅一幅的图画,那又有多少人直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呢?汉
语有类似英文的拼音字母,这是一直都存在的吗?就以上三个问题,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又有多少能够胸
有成竹的说出来呢?这只是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的沧海一粟。论汉字,那是一门学问。
在新中国伊始,曾提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对此,借用著名语言学家赵
元任在《语言跟文字》一书中写的一个《施氏食狮史》的故事来反论: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
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
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
从此文看来,若全以“ shi ”注音,那读者定是不明所以。拼音文字虽然易学、易用,但它不能沟通
方言,无法贯穿古今,这一点只有汉字才能办到,所以拉丁文字并不适合中文。
并且, 汉字是复脑文字, 具有音码、 形码、 义码三种不同的刺激。 研究表明, 儿童学习汉字有益智商。
这是因为汉字的象形特性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大有帮助。并且汉语有利于数数和四则运算。举例来说:
汉语从一数到十,在此基础上,按规律可一直数到无穷;在 1
汉字文化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