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设计性基础医学实验对长学制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索.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设计性基础医学实验对长学制医学生
科研素质培养的探索
魏玲1,杨鲁川1,赵应华2,干蓉1
(,2.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 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是长学制医学生必备的科研素质。跨学科设计性基础医学实验的构建与初步实践,将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联系在一系列实验中,对长学制医学生科研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设计性;基础医学实验;长学制;科研素质;培养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适应社会对医生越来越高的需求——既有扎实的临床技能,能够救死扶伤;又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能够探索疾病本质,寻找更有效诊疗手段[1]。长学制医学教育就是为满足这一需求应运而生的。
目前对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各高校尚无统一的培养方案,培养的模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跨学科设计性基础医学实验的构建与初步实践,对长学制医学生科研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一、设计性基础医学实验的构建
当前,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包括课程的综合化、方法的多样化和技术的现代化[2]。集中精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展的比例还比较低,与临床的结合度也不够紧密,且设计性实验多采用课堂讨论模式,如国内有些高校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了开题式训练,但不深入,学生在掌握实验技术、运用知识和动手实践方面还需完善[3]。与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比较,设计性实验从实验内容的选择到最终的实施都是难度最大的。
为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实验中心原有基础医学实验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知识,并结合临床,提出两个新的跨学科设计性实验方案。方案一肿瘤细胞目的蛋白表达检测及基因片段扩增,方案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及应用(
见图1、图2)。这两个方案是结合实验室的软硬条件,选取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合理的技术路线,并先期通过科学实验来确定的实验项目。其特点是实验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外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综合了各学科的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如:RT-PCR,Western blot,细胞培养、免疫组化、ELISA等;可与临床医药联系,具有实用性;灵活、操作性强,可将实验拆分、重组,形成新的实验(如:将RT-PCR与分子克隆技术相结合可形成一个基因工程方面的大实验等),便于学生进行选择和设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两个方案中的每一项都能成为一个设计性实验项目,如: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很多,可供选择的疾病、动物也很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结合实验室的条件,查阅文献,拟定最切实可行和经济的复制方案确报模型的建立。同时方案中各技术更多使用常规试剂和材料,价格较便宜,便于教学开展;实验过程中将会应用到一些大型的、精密的仪器设备,如:凝胶成像仪、PCR仪、超声破碎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提高了大型精密仪器在学生实验教学中的使用率。
细胞培养
收集细胞
总RNA提取
裂解细胞提取总蛋白
RT-PCR,获取cDNA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琼脂糖电泳鉴定
蛋白质含量测定
SDS-

设计性基础医学实验对长学制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08566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5-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