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4000 年前的夏代,在天文知识和历法方面是非常进步的。在先秦典籍中,可以看到
春秋时期的学者关于夏代天文知识、历法的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就在中国,被
称作“书经日食” “仲康日食” 。据现代天文方法推算,这次日食可能发生在公元前 1961 年
10 月 26 日,先于公元前 1063 年 7 月 26 日于巴比伦南部的日食记录。 现在民间所使用的 “阴
历”,虽然完善于汉代, 却创始于夏代。 中述天象和物候的著作 《夏小正》,
相传也产生于夏代。
关键词:夏代;日食记载;夏历;夏小正;羌人历法
虽然中国在 1912 年就正式使用了公历(格里历) ,但是并没有废弃民间所称的“阴历” 。
阴历,又称农历、夏历、旧历、汉历、老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虽然这种历法完善于汉
代,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创始于夏代。也就是说, 4000 年前的夏代,在天文知识和历法
方面,已经是非常进步的了。
一、先秦典籍中关于夏代天文知识、历法的记载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代文献,除了其真伪有极大争论的《尚书》中的 9 篇《虞夏书》 ,
大概就没有了。虽然夏代文献早已遗失,但是,在先秦典籍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春秋时期
的学者关于夏代天文知识、历法的记载。例如:
《尚书 ?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
命徂征, 告于众曰: ,, 惟时羲和, 颠覆厥德, 沈乱于酒, 畔官离次, ?m扰天纪, 遐弃厥司。
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
以干先王之诛。 ”
《左传 ?昭公十七年》 :“故《夏书》曰: ‘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
《左传 ?昭公十七年》 :“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 ”
《国语 ?周语中》:“故《夏令》曰: ‘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
《论语 ?卫灵公》:“行夏之时 ,, ”
“
《大戴礼记 ?夏小正第四十七》 : 正月: 启蛰。 言始发蛰也。 雁北乡。 先言雁而后言乡者,
何也?见雁而后数其乡也。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生且长焉
尔。‘九月 ?r 鸿雁’,先言 ?r 而后言鸿雁, 何也?见 ?r 而后数之, 则鸿雁也。 何不谓南乡也?
曰:非其居也,故不谓南乡。记鸿雁之 ?r 也,如不记其乡,何也?曰:鸿不必当小正之 ?r
者也 ,, ”
“
《小戴礼记 ?礼运》: 孔子曰:‘我欲观夏道, 是故之杞, 而不足征也, 吾得《夏时》 焉’。”
,,,,
对以上记载的研究,可以知道夏代在天文知识和历法方面对人类有非常突出的贡献。
二、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观察和记载
“辰不集于房, 瞽奏鼓, 啬夫驰, 庶人走” 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观察和记载。 这里的“瞽”
是乐官,“啬夫”是掌管钱币的官, “庶人”即百姓。瞽吏击鼓,啬夫庶民惊慌失措,到处奔
走是因为什么?
根据《尚书 ?胤征》 的记载, 夏朝的第四位君王仲康时代, 国势刚从前朝太康时代的动乱
中恢复过来, 朝廷内外很有些 “中兴” 的气象。 这年的金秋季节的一天中午, 人们突然发现,
原本高悬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
论夏代的天文知识和历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