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规矩守纪律
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张前侠
要求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
一、讲规矩
概念的延伸
自有人类以来,规矩就有之。历经人类发展到今天,各种规矩数不胜数。但是问题为何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正如孟子所说“徒法不足以自行”。
规矩
不以规矩,不成方员(圆)!
什么是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这么个传说:很久以前,鲁班教他的徒弟做圆台和方台,可徒弟怎么也做不圆、造不方。于是,去请教师傅。鲁班笑而不语,拿出两样东西给这个徒弟。过了一会儿,徒弟就做出两件十分像样的木制圆台和方台。原来那两样东西就是规和矩。规是圆规,用来画圆;矩相当于折尺,可画出直线和直角,量取长度。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历。
无方圆不成规矩的来历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他们要公平地分食一锅粥,但是却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为此他们需要一项新的规则来解决每个人的吃饭问题,这项规则又是大家乐意遵守的。
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看谁能设计出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则?
“分粥”故事的哲理
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规律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总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规则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却至关重要,结合案例你能试着归纳一下规则的含义吗?
讲规矩守纪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