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我们专注于技术(by viLuo)
道家文化的创造智慧与创新精神培养
创造性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但无庸讳言当代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是比较缺乏
的。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但
是,对如何培养创造性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还未能充分展开。诸如为什么会造成创新精神的缺失
;创造精神、创造动力来自哪里;创造的根基是什么等等问题,都未得到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
真正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还不够。这里着重要提出的问题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蕴藏
着丰富的创造智慧,它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上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和价值。但是人们
在关注创新精神的培养时,却未能充分重视这一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家文化都具有丰富的创造
思想和智慧,而道家文化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道家文化的创造思想具有常青的意义,它的智慧之水
曾经灌溉过历代人的心田。但是由于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相对淡漠,道家文化的创造智慧被“悬置
”,甚至鲜为人知。本文着重探索和体悟道家文化的创造精神和智慧,其目的在于引起对传统文化
精华的重视,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为培养当代人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服务。
一、道家对“与道为一”的追求
道家文化的根本和核心是“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所谓
“生”就是创生,就是创造。老子揭示了“道”是创生之本,创造之源,创造之境。“道”最具原
创性,它可生一、生二、生三乃至万物。“道”何以能“生万物”?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
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2] “惚兮恍兮”,“窈兮冥兮”生动表明“道”不是一个实体,它是动态的深邃的包容广大的超感
性的理想世界。道“有象”、“有物”、“有精”、“有真”、“有信”,都体现了“道”是宇宙
万物的本真本然,它“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3] “道”之“象”、“真”、“精”、
“信”,都包涵着创造的基因,创造的根本。庄子曾以象征比喻说“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4]从中可见,“道”是一种大
境界,大视域,大自由,大本质,大基础,它无穷无限,无所不在。“道”可“御今之有,能知古
始”,[5] “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衣被万物而弗为主”,[6] “道”是纯粹自
然无私、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庄这些关于“道”的论述,都生动表明“道”具有最高的创造精神
,是最高的创造智慧。道家认为只有以“道”为本,由“道”观物处事,才能“通于一而万事毕
”,[7]即“与道为一”,才能更好地进行人生创造,通达人生的高境。因此道家提出“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8]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9]这里的“一”就是“道”。道家常用“一”来
表示“道”。“为天下式”“为天下正”,都是说“道”是社会人生的根本法则,必由之路。通观
整个道家文化,可以看到道家把“与道为一”视为社会人生的理想状态和最高境界,“与道为一”
是道家最根本的追求。那么,落实到现实人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创造,怎样才是“与道为一”的境
界,道家对此的追求意义何
道家文化的创造智慧与创新精神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