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饲养管理技术手册大全
一、 蛋鸭育雏期( 0~6 周)饲养管理
1 进雏
雏鸭应来自检疫合格的种鸭场的健康雏鸭。应选按时出壳,眼突有神,
喙爪光泽,绒毛蓬松,卵黄吸收良好,手握有力,活泼喜动的雏鸭。
2 雏鸭饲养
“开水”,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雏鸭干毛,打转,有三分之
一小鸭伸长头颈,形似觅食状,即可“开水”。
“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撒在塑料
布或草席、竹席上,应一边轻撒料,一边温和调教让鸭啄食。
饲喂次数 (1 ~7) 日龄,每天喂 6 次,其中白天 4 次,晚上 2 次; (7 ~ 21) 日
龄,每天 5 次,以后可逐渐减少次数。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 250 只为宜。
饲喂原则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
3、雏鸭管理
温度:在鸭子休息时及夜间,鸭舍内鸭背高处的温度应达到:第 1 日龄 32℃,
(2 ~7) 日龄 31℃~ 28℃, (8 ~ 14) 日龄 28℃~ 25℃, 15 日龄以后保持在 25℃~
20℃。白天及鸭子活动时舍内温度可低 2℃~ 3℃。应特别注意阴雨天及夜间的
保温工作,注意空气流畅,干燥无贼风。但是,温度计上的温度仅供参考,雏
鸭的表现才是最客观的。雏鸭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应该是很放松的均匀分散
在床铺上,四肢伸展。如果雏鸭站立、聚堆,说明温度不合适或雏鸭有病。一
般户认为,雏鸭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会聚堆,看见雏鸭聚堆就给鸭舍加温。这样
做有时是错误的,因为在温度过高的情况雏鸭也会聚堆,这时雏鸭会远离热源、
向有风处、凉爽处、墙壁周围聚堆;而温度低时的聚堆是趋向热源。仔细观察,
二者不难区别。雏鸭聚堆时,应及时分开,防止底部雏鸭“出汗”影响生长。
湿度:( 1~ 14)日龄相对湿度宜为 65%~75%, 14 日龄后相对湿度 60%~65%。
育雏前期的湿度应该高一些为好,合适的湿度会平衡雏鸭的饮水量,不出现暴
饮和脱水现象,对健康发育有利。合适的湿度也会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
整性,减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发病率
通风: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随着个体生长,密度的增大,分
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应适时通风。
密度: (1 ~7) 日龄 25~ 30 只 / m2 , (7 ~ 14) 日龄 20~25 只 / m2 , (15 ~28) 日龄
15~20 只 / m2 。 夏季适当降低,冬季适当增加。
光照:( 1~ 3)日龄 24h, 4 日龄以后每天减少 ,直至自然光照。
运动与戏水: 5 日龄后雏鸭可以调教下水, 分批分时将雏鸭慢慢赶入浅水中活动
3min~5min,然后在无风的太阳下运动。每天 1 次~ 2 次,一周后增加到 3 次~
4 次,每次 5min~ 10min,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水温以不低于 15℃为宜。下水时
如果发现雏鸭发抖, 应立即停止,并烘干羽毛。 7 日龄后在鸭舍内外温差低于 5℃
时,需运动 20min 左右。
二、 育成期( 7~16 周)饲养管理
1、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 5d,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 20%左右。喂料应遵循少喂
勤添、定时定量、控制总量的原则。
2、蛋鸭进入育成期后
鸭医老葛蛋鸭饲养管理技术手册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