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查证实,地震应急措施漏洞不少
芦山地震后,日常地震避灾演练引起不少人注意。然而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西安“地震避灾演练”的组织现状并不乐观,地震知识普及程度远比想象的要差很多。经过调查梳理后发现,五大“地震应急”措施的漏洞应引起重视。
公民防灾意识淡薄媒介宣传力度不足
作为民间地震云观察者,西安三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陕西省党代会代表李增胜的微博里有很多关于地震知识普及的内容。但就传播效果而言,他其实并不满意。
“国内对于地震避难知识普及太缺乏,其实就地震而言,不仅预防很重要,能够快速合理地躲避更加重要。”李增胜直言,平时对于避灾应急演练不重视,假设真的灾难来了,大部分老百姓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记者在街上随机采访时,80%的路人并不知道地震避灾该如何进行。对此,市民李先生认为,宣传的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新闻媒体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国家也要多号召相关单位组织日常的演练,最起码知道跑的时候怎么跑,要注意些啥!”
除此之外,作为数次去过日本这个多震国家的人,李增胜直言应急教育我国和人家相差太远。“应急避灾教育应该是经常的,要形成习惯和意识也需要长期的过程。长远来说,应急方面的意识教育要从小培养,哪怕是电梯乘坐先出后进、统一靠右走这样的小细节,都要在幼儿园就教会。
”
日常避灾物资不足应急硬件设施不完备
西安某公司马先生曾经多次去日本公司交流参观,办公桌下的应急救援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参观的公司,每个员工桌子底下有个应急救援包,里面有收音机、手电、饼干、矿泉水、创可贴和一个哨子。这在人家那边就是最基本的避灾救援物资。但在我国,听说过的都不多。”
马先生介绍,他身边也有在2008年之后在家里储备“应急救援包”的朋友,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随着时间推移,应急的意识也会逐渐减弱。“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在2008年之后给家里准备了一个挺大的救援包,里面也装有饼干、矿泉水等很多东西,结果时间一长,就给忘了。今年再把东西拿出来,发现之前准备的那些东西早都坏了。”
的确,记者在近日的走访中发现,不仅避灾物资少得可怜,在许多小区,连最基本的应急通道指示牌也几乎没有。
“小区内本来很少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在楼梯间也没有显著的逃生路线指示牌,一旦发生事故,这让住在高层的住户都不知道该往哪跑。”家住南郊某高层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消防通道等公共应急设施被严重挤占
消防通道常常被民众称为逃生时的“生命线”,可这条“生命线”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4月25日,在记者走访的多个小区中,消防通道被占用的情况都会多多少少存在。经常有人将家里不用的杂物堆放在门口的过道,试想真要是发生重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在记者走访的一家北郊的高层小区内,正好碰见一位因为“逃生通道被无故占用”正和物业公司交涉的业主。该名业主告诉记者,在逃生路线图中已经明显标注为过道的地方,却被开发商卖给了一家公寓酒店,而酒店为了扩大经营面积,竟然将过道全部封死。这在他看来十分严重的问题,目前却只有他自己在和小区物业交涉,住在同一层的其他业主都是不闻不问。“大家好像觉得这个事和自己没关系一样,要真是哪天发生意外需要逃生,那时候后悔还来得及吗?”
西安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小区都有无故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
实地调查证实,地震应急措施漏洞不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