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
标识
中文名:甲酸、蚁酸
英文名:formic acid
分子式:CH2O2
分子量:
CAS号:64-18-6
危规号:8110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酸味。
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UPa):(24℃)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可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开杯)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下限(%):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410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危险特性: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但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毒性
急性毒理:LD50:1100mg/kg(大鼠经口),LC50:15000mg/m3 。
亚急性和慢性毒理:%~% 游离甲酸,2~4个月内无任何影响;%则影响食欲并使其生长缓慢。小鼠吸入10g/m3以上时,1~4天后死亡。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道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尔有过敏反应。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
甲酸(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