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盈滨海湾”首期(民生地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及城市概况
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及特征
海口市位于北纬19°57′04″-20°05′11″,东经110°10′18″-110°23′05″。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
;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
交通状况
海口市以加快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作为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构架以东西、南北向主干道为骨架的贯穿主市区、连接全岛的地面交通网络;致力提高港口设施整备水平,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建成具有现代水平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加快发展航空运输业。海口市主城区现有龙昆路、白龙路、丘海路等南北向主干道,滨海大道、南海大道、人民大道、海秀大道、海府路等东西向主干道,交错贯通全市连成城市地面交通网络,海南东、西线和海文高速公路以及海南中线公路,联接市区沟通全岛。全市有东站、西站、南站、新港站4个长途客运站,开通省内线路70多条。
行政区域
海口市分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共辖23个镇(长流镇、城西镇、西秀镇、海秀镇、灵山镇、演丰镇、大致坡镇、甲子镇、三门坡镇、龙泉镇、龙桥镇、三江镇、云龙镇、红旗镇、大坡镇、旧州镇、龙塘镇、新坡镇、永兴镇、遵谭镇、东山镇、石山镇、府城镇)和18个街道办事处,150个社区居委会、249个村民委员会、2504个经济社(村民小组)、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
人口状况
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满族、瑶族、蒙古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傣族、侗族、壮族、畲族等30多个民族。使用语言包括海南话、普通话、白话、军话、客家话、闽南话与四川、河南、湖南及其它地方话种和各少数民族话种等语种。以海南话为主,通行普通话,使用白话、客家话也常见。近年来,随着海南扩大开放、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海口市使用的语言趋向多样性,在普通话、海南话流行的同时,也带有南腔北调。
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地区经济总量
2008年全年海口市生产总值(GDP)(不含农垦,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已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城市三产业结构
在三产结构上,一二产业占比呈小幅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三产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朝着轻,快,捷方向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居民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1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38元,%。其中,食品支出4623元,%。
城市建设及规划
城市建设情况
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2008年,全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完成市政道路建设84109米,绕城高速公路已实现功能性通车,海口港二期建成并进入试运行。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完成滨江西路、振兴路、海南广场周边路网、海甸岛环岛路、长秀片区路网的建设任务,全年通车里程达到
36公里,完成排水管道约20公里。
供水供电综合能力得到加强。2008年,。,全年城市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77万立方米/日,。全市有变电站33座,拥有主变台数60台,比上年增加12台;,,%。。
城市定位及发展目标
城市定位:海南省省会,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发展总目标:把海口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生态环境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国际知名的绿色生态城市。
城市整体布局
一个中心两个组团:“一个中心”为具有岛内中心职能的中心组团,“两个组团”为具有岛外职能发展要求的特色组团,包括长流组团和江东组团。其中中心组团由11个片区组成
海口盈滨海湾首期(民生地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