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城堡鏖战.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城堡鏖战山城堡战役是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于11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部署,彭德怀前线指挥,一、二、四三个方面军联合作战,建国后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40多位红军将领共同参与,在宁夏海原、豫旺和环县山城堡一带与国民党军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决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下面,笔者收录了杨得志上将、魏洪亮少将、邓克明少将回忆山城堡鏖战的故事,以飨读者。杨得志(开国上将,时任红二师师长):这是11月21日的下午。冬天黑得虽早,但尚未消尽的残雪仍将山城堡映得十分清晰。三个方面军的参战部队将敌人团团围住,同时从不同方向发起猛烈地进攻。我正在山城堡西北面同四团团长罗华生、副团长胡炳云指挥战斗时,通信员来报告,说五团被敌人的火力压在山下,攻不上去。我急忙赶到五团,见那山虽不高,但位置重要,是敌人逃跑的必经之路。山上的敌人利用几座炮楼控制着这个制高点。他们用轻、重机枪,严密封锁了五团进攻的道路。曾国华和陈雄见我来了,有点发急地说:“师长,我们伤亡很重!”仗打到这种时刻,战士们容易冲动,指挥员又最容易受部队情绪的影响。我又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地形和敌人的火力网,对曾国华和陈雄说:“把大部队收回来,派小分队迂回进攻,先敲掉敌人的炮楼。不过时间要抓紧,不能耽误全军的进攻。你们看怎么样?”他俩没有回答。我又说:“你们分头下去,一定要把部队的情绪稳住。告诉大家,谁急躁谁就要吃亏!”他俩仍然一句话没说,向我敬了个礼,便飞快地走了。激战时刻,这种上下级心照不宣的情况是常有的,而那种“首长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的保证,反而不多,因为时间太紧迫了。曾国华、陈雄走后,我命令配属我师的四师十二?F团长邓克明,把他们的机枪架起来,从正面封锁敌火力点,吸引敌人的火力,配合五团的行动。曾国华和陈雄带两个连队,分头从两侧迂回到敌炮楼前,以突袭的动作把炮楼给“端”了。部队在浓烈的烟雾中往上猛冲的时候,突然受到设在山下半部的一座地碉的火力阻击,转眼间十几名战士倒下了。当时我正在部队中间,离陈雄同志大约100多公尺,只听他喊了声:“卧倒!”部队便停止了冲击。刹时间,阵地上一片寂静,敌人在观察我们。我瞅了瞅那敌碉,位置很低,我们的机枪射不到它的要害部位,手榴弹又够不到,怎么办?只见陈雄从他身旁的一个战士手里抓起一束手榴弹,飞快地向那碉堡滚去。我喊了声:“陈雄!”想阻止他――一个政委怎么可以这样干!但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继续往前滚,速度之快,动作之灵活是罕见的。这个陈雄,打起仗来,特别在关键时刻总是这样。过去我们,甚至聂政委都批评过他,可他总是说下次一定改,一定改。而今接近敌堡的时候,我见他身子一抬,只高出地面一点点,就倒下了。是负了伤?还是在迷惑敌人?我让身边的同志集中射击进行掩护,好一会儿他仍然不动――经验告诉我,他肯定是负伤了。“你们上!”我对身边的两位战士喊。这两位战士刚跃起身,陈雄就猛地站起来,连扑带爬地靠上了敌堡,我眼睁睁地看到他把那束手榴弹塞进了敌堡的射孔。紧接着就是“轰隆”一声巨响,敌堡倒塌了,我们的战士们冲上去了,但是我们军政双全的年轻政委陈雄同志却再也站不起来了,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战斗了! 陈雄同志侧卧的遗体血肉模糊。我搬起他的头,见他的嘴唇依旧是干裂的,裂缝中流出的血是鲜红鲜红的。我想起战前他对我讲的最后一句话:“有硬任务别忘了我们就行。要求不高吧?”他的要求不高。不,他简直没有什么要求!如果说有,那就是用他年轻的生命去换取革命的胜利!我想起了半个小时前他离开我时那无语的神态。我一次发问,一次嘱咐,他都没有讲话,但是他英勇无畏的行动,有什么语言可以比拟,可以表达,可以代替呢!他如果活着回来,我还要批评他不该自己上去,但他再也回不来了,他才二十岁多一点,在激战中身先士卒地冲上去,我能责怪他吗! 陈雄同志,战士们忘不了你,我也忘不了你。只要想到山城堡,我首先就会想到你。是啊,如果说山城堡是一座丰碑,你就是这丰碑上一颗永远闪耀光芒的红星! 战斗仍在继续进行。我向曾国华交代了几句,便赶紧前往已占领了另一个山头的四团。一到四团,罗华生和胡炳云同志就接连问我:“师长,你听,山下是怎么回事?”“是敌人!”我心中判断。“要不要派人下去侦察一下?”罗华生问我。我想了想,说:“不要。派两个连冲下去,打!”当时我没有估计到这个山坳子里,集结了敌人整整一个团的兵力。他们在漆黑的夜里四面受围,懵里懵懂,不知往哪里打,不知往哪里跑,混乱不堪。我们的两个连一冲进去,便混成了一团,由于伸手不见五指,敌我难辨,这个仗难打了。战士的智慧无穷,不知谁喊了一声:“以帽徽为准,打!”因为胡宗南的官兵帽子上都有“青天白日”帽徽。战士们抓住人先摸帽子,有帽徽的便用手榴弹砸。因为在这种场合,枪不能开,刺刀也拼不起来。“砸!砸!砸烂敌人的头!”这就是战士们

山城堡鏖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