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专题解析
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或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
含蓄而形象的表现。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会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
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
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
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
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
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
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烘托,也是中国传统的画技名称,在画那些浅色东西时,往往用水墨或淡彩
加以渲染,使物体明显突现出来,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把这种技法用在描写上,
通过对彼事物的描写达到表现此事物的目的,就是烘托描写。
对比,是一种修饰方法,也是一种写作方法,正确运用对比,能给文章增加
不少色彩。矛盾先生说过:“正面的渲染方法不如对比的手法能够产生强烈的效
果。”对比还被中外艺术家看做一条规律和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知识结构图 主题升华
象征手法的作用
含蓄现美
象征: 立意要明确
运用象征手法的要求
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描绘要具体
类比要恰当
借景烘托
烘托 : 烘托手法的分类
借人烘托
场面烘托
直接对比和间接对比
对比:对比的类型 描写对比和议论对比
相似对比和相反对比
三、写作指导 实例引领
一)知识点解析
片段一: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
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
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
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
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白杨礼赞》茅盾
解析一:
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努力向上”
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赞扬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
用白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
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
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片段二: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
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
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
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
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
54.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