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杂字》看山西人的做人准则
“杂字”又称“村书”,是为下层百姓识字明理的综合性实用课本,明清以来广泛流行于民间。“杂字”在内容编排上,不是单纯地罗列汉字,而是根据广大市井人士、农民及手工业者识字记账等日常生活的需要,把日常生活用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形式有机地组织并串联起来,编辑成册,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功能上,“杂字”具有融识字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实用性特点。
清代流传于山西民间的《四言杂字》又称《山西杂字》或《山西杂字必读》,是一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山西民间社会生活的文献资料。识字是“杂字”的主要功能,通过识字了解生活,掌握生活常识,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从《山西杂字》内容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中可看出山西百姓的是非善恶观念及为人处世的原则标准。
一人生态度
“人生世间,耕读当先”,这是《山西杂字》头两句的内容,开宗明义地表明: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耕田”和“读书”。因为耕种劳动是生存的基础,通过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读书学习是为了做人明礼,以有别于动物。这是山西人最基本并十分明确的人生态度。
此外,《山西杂字》的内容还表明做人首先要有生存本领,谋生手段,生活能力,能够做到最基本的
“自食其力”。《山西杂字》的编写宗旨体现在认识高度方面。因此紧接着下一句是“生意买卖,图赚利钱”。生意买卖是一种谋生手段,所以做生意买卖主要就是为了图赚利钱,为了生存,能够养家糊口。从这朴实直白的话语中表现出山西人经商的目的很明确、很坦然,体现了山西人直爽、坦诚、朴实无华的性格。做生意需要的知识技能有:记账、写账,会用计算工具“打算盘”,熟悉称量工具的用法,“天平戥子,升合斗桶,一称两端”,具有记账能力需使用“纸墨笔砚”。做生意的基本原则是“诚实”,做到“明斤明两,不哄不瞒”。山西商人以“诚信”为首,从不缺斤短两、欺瞒哄骗;在买卖交换过程中始终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山西杂字》中反映了许多行业行规,而且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则和行业要求,不论哪一种行业,山西人最看重的是“诚信”的品质,这是所有行业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最高的标准和原则。“赁下铺面,伙计照管。同心协力,才能挣钱。仔细撑持,和气当先。当家主事,还要勤俭。关锁门户,亲自检点。不偷不摸,有赊有欠。”需要勤俭节约,同心协力,合作共赢;做生意要时刻铭记和气生财的道理,服务态度要友善;做事要细致认真,亲力亲为。“奔跋难免。披着蒲包,乞丐一般。落下老病,咳嗽吐痰。越闲越懒,越吃越馋。抛米撒面,别当耍玩。”还要能够吃苦耐劳,不懒不馋。这些品质对现代商业经济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市场交易的原则体现在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方面,只有坚持遵守这些商业原则,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可立足商业品牌,实现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经营的活力。
《山西杂字》对做人的要求的突出表现为:为人最起码要会做一般的家务劳动,要了解和熟悉农村生活的各种常识。诸如:了解并会使用各种农具,会套马驾车,认识打水装置,会干各种农活播种、锄苗、收割、扬场、打垛等。《山西杂字》在这些方面有充分的反映:“长犁短耙,绠索相连。梭子笼嘴,缰绳鼻牵。踢勾小勾,笼头枷板。鞍鞣屉子,金镫藤鞭。摇耧撒种,砘子轧田。稠耕稀锄,收割不难。船装车载,堆垛如山。干草几方,秫秸成攒。钐刀小铣,
从《山西杂字》看山西人的做人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