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橘颂》:屈原唱给屈姑的赞美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橘颂》:屈原唱给屈姑的赞美诗——屈原名篇《橘颂》新读韩永强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九章·橘颂》)[1]这是所有对屈原作品有所研读的人,都能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篇,也是屈原作品中最独具风格的代表作品。屈子的作品是楚文化之滥觞。他天马行空的思考、不拘一格的行为方式,雄奇诡谲的超凡而铺排的想象力,从不苟且的人格操守,特立独行的对宇宙洪荒的感受和认知能力,对大自然痴迷的爱恋、解读和赞美等等,让“骚体”石破天惊地横空出世并从而影响了大中华千世万代的文明进程。“骚体”不仅奠定了楚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地位,还让中华文明之光成为世界的宝贵财富,因为“骚体”的浸润,中华诗词走向了世界,屈原也因此而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而名垂青史。因为博大精深,两千余年来,后人研究屈原作品的专著、文章、见解浩若星海,但是对《天问》、《离骚》、《九歌》等作品的解读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形成定论。很多读者甚至在诵读屈原作品的过程上,都存在障碍。唯一例外的,似乎是对《《九章·橘颂》的阅读和赏析,大众都津津乐道。除了现代社会有电影把《橘颂》作为主题曲加以演绎这个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是《橘颂》所表达的主题相较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显得更为朴实晓畅和更切近民众生活的世俗有着极大的关系。让人惊讶的是,学者对《橘颂》的解读,是对屈原作品的解读极为罕见趋同,学者们对《橘颂》的理解,几乎达成了空前一致的认同: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而且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橘树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情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而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又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2]的奇特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深深挚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仅属于屈原,所以宋人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3]。除此之外,历史上许多著名文论家,都对《橘颂》进行过点评。刘勰在文论巨著《文心雕龙·颂赞》中论说:“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4]思想家王夫之也论及:“(橘树)生于荏草之中,而贞于独立,不随草靡,喻君子杂处于浊世,而不随横逆以俱流。”[5]屈学家林云铭在《楚辞灯》发出由衷赞叹:“一篇小小物赞,说出许多大道理,且以为有志有德、可友可师,而尊之以颂,可谓备极称扬,不遗余力矣。”[6]陈沣在《东塾读书记》评价:“屈子之文虽为辞赋家,其学则为儒家。《橘颂》云:‘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此《中庸》所谓强哉矫也,屈子之学与圣人之德,是以不朽千古矣!”[7]以及袁行霈:“《橘颂》借咏物以述志,以橘之‘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的精神,砥励自己的品质和情操。全篇比兴,四言体。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8]细

《橘颂》:屈原唱给屈姑的赞美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8-11-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