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过去 18 个月中国互联网市场 5 起规模最大、 过程艰难的并购故事, 看清资本的理性、 创
业者的命运和互联网新秩序的建立
足够多的资本积累、足够大的公司体量、不相匹配的盈利能力、不断恶化的竞争格局、
骤然遇冷的资本市场――当这些因素在一个极短的时间节点上同时爆发,结局只有一个:大
并购。
在中国互联网 20 多年的发展史中, 此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能通过不断的战争和大并购来获
得市场地位,程维所创办的滴滴出行是第一个。
2016 年 8 月 1 日,中国最大的叫车服务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收购优步中国。
此举结束了滴滴多年来同众多竞争对手的惨烈商战,并推动这家成立才四年的在线打车企业
估值达到 350 亿美元。在中国的初创公司中,只有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
450 亿美元估值高过它。但在这四年间,为了竞争和发展,滴滴已经耗费了接近 110 亿美元
现金。
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市场最大的一起并购,这并非偶然。
从 2015 年初起, 中国互联网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并购高潮, 产生了诸如滴滴与快的、 滴滴
与优步中国、 58 同城与赶集网、美团与大众点评网、携程与去哪儿等若干起并购案。
这一轮并购潮的背景是,资本市场在过去几年内迅速膨胀又迅速遇冷,导致这些公司在
短时期内都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竞争期和并购期。开始时它们通过竞争不断收割更小的对
手,联手垄断了市场,但当市场只剩下两家时,过度竞争又变成束缚它们利润的枷锁。而身
后强大的战略资本又令彼此都无法将对方打败。此时,合并就成了唯一出路。
滴滴董事会成员之一、经纬中者,他说自己从事 16
年风险投资, 也未看过 2015 年这番景象――资金的疯狂涌入, 人们在过去十几年中所承受的
风险似乎不值一提。 但 2015 年下半年局势陡转又动摇了这些信念, 市场上的钱依然很多, 一
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信心却开始崩溃。
此时,并购市场开始活跃。 据全球金融数据提供商 dealogic 向《财经》提供的数据表明,
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科技领域并购中, 2015 年全年达 1509 起,同比增长 75%,并购金额达 14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6%。2016 年至今共 788 起,并购金额达 810 亿美元。对比五年前, 2010
年仅 363 起, 2000 年前只有 11 起。同时,科技领域的并购规模、增速,都要远远超过中国
整体并购市场。
华兴资本创始人兼 ceo 包凡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这一轮互联网大并购是资本提
高效率的表现,资本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重组、结构的重构。
硅谷投资人、 paypal 公司创始人彼得 ?蒂尔撰文称,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数年
或者数十年的垄断利润是有力的创新动机,利润给了他们规划长远未来的资本。而这些是困
在竞争中的企业所不敢想的。 “失败者才去竞争,创新者应当选择垄断。 ”他说。
“过去我们不是保守,是没有能力激进。 ” 58 同城 ceo 姚劲波对《财经》记者说。
过去中国互联网是一个多少有些畸形的生态链, bat 在金字塔顶端, 底部是大量 30 亿美
元以下的公司, 中间是断层的。 而合并之后, 出现了一批中间层公司
互联网大并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