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经典释文研读札记.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经典释文研读札记
09 涉外 1 班陆志霞 25 号
一、作者基本生平资料
陆德明(约 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生于
梁简帝初年,历仕陈、隋、唐三朝。是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生平具新、旧
《唐书・儒学传》。
案两《唐书》 传,德明初受学于周弘正, 善言玄理。 陈太建 (569~ 582)中,
太子(李煜)征四方名儒入讲承光殿。德明始冠,亦侧于席,屡夺国子祭酒徐孝
克之说经义,举坐咨赏。迁国子助教。陈亡,归乡里。隋大业间( 605~ 617),
炀帝擢国子助教。 越王侗署为司业, 入殿中授经。 隋末,王世充子玄恕即庐就学。
德明耻之,自服巴豆,遂移病成皋。唐兴,秦王(李世民)辟为文学馆学士,以
经书保傅中山王,补太学博,为贞观十八学士之一。高祖释奠,召博士徐文远、
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德明随方立义,遍析其要。帝谓三家之辩,为德
明一举辄蔽。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卒。
陆氏论撰甚多,著有《周易注》 、《周易兼义》、《易释文》等。《经典释文》
约于陈后主至德元年( 583)开始编纂,大约完稿于隋末唐初。
参考文献:陈龙国 . 陆德明《经典释文》探微 [J]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
码: A
二、《经典释文》的写作体例
陆德明《释文》序云:
“先儒旧音, 多不音注。 然注既释经, 经由注显, 若读注不晓, 则精义难明。
混而音之,寻讨未易。今以墨书经本,朱字辩注,用相分别,使较然可求。旧音
皆录经文全句, 徒烦翰墨, 今则各标篇章于上, 摘字为音, 虑有相乱, 方复具录;
唯《孝经》童蒙始学, 《老子》众本多乖,是以二书特纪全句。 ”

陆氏对于所收诸书, 多是采摘单字来注音, 只有《孝经》、 老子》二书因“童
蒙始学”、 众本多乖”是以摘抄全句。陆氏在注音时,广泛收集了汉魏六朝诸家
的音切。对于这些音切, 他是如何审定的?又是以何种体例方式著述出来的?陆
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条例》中作了这样的说明:
“前儒作音,多不依注。注音自读,亦未兼通。今之所撰,微加斟酌:会理
合时,便即遵承,标之于首;其音堪互用,义可并行,或字存多音,众家别读,
苟有所取,靡不毕书,各题姓氏,以相甄识。义乖于经,亦不悉记。其或音、一
音者,盖出于浅近,示传闻见,览者察其衷焉。 ”
根据陆氏所述,我们可以把《经典释文》中的注音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首音
即那些“标之于首”的音,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陆氏的标准音。
《经典释文》在一个字下面,经常收几个读法,或云“又” ,或注出某人音
某。在其所收的几个读法中,以第一个音为主,这些都是陆氏经过“斟酌”之后
所采用的规范读音,符合“典籍常用,会理合时”的原则。所谓“典籍常用” ,
就是长期流行、 流传广泛的典籍惯常读音, 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 “文学语言标
准音”。这种“典籍常用”的音读,是由南北朝以来承用的读书音系统,它有典
范性,也有权威性,所以陆氏用它“标之于首” 。所谓“会理合时”,是说这种音
读,不是某一个人的私家传授或自我之义, 而是得到当时社会上的学者所共同赞
成和采用的,反映的是当时的实际读音。例如:
侄:待结反,字林丈一反。
鳟:才损反。说文云赤目鱼。一音仕转反,或直转反。

经典释文研读札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uixin1314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