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看文学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摘要] 文化负载词是指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等词,因而文化负载词的的适当处理是文学翻译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一定的启示,最终使译文读者跨越文化的障碍,达到文化上功能对等的效果。
[关键词]: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文化负载词;归化;异化
序言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趋频繁,翻译的语言学方法在翻译研究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1990年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列费维尔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鲜明地提出了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巴斯奈特认为翻译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的对等就是原文与译文之间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文学作品中蕴藏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如成语、俗语、谚语、典故、委婉语等。文化负载词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核心价值所在。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适当处理对于传播和树立国家形象极其关键。本文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举例探讨对文学作品翻译中在处理文化信息时所采用的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
苏珊·巴斯奈特以其文化翻译观
1. 苏珊·巴斯奈特
苏珊·巴斯奈特是一位活跃在当今英国甚至整个世界翻译界的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是西方翻译研究向文化转向的坚定倡导者。她的著作主要有《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与列弗维尔合编)、《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比较文学:批评导论》(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Constructing Culture: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等。作为翻译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深远。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历史与文化》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主要内容表现在:第一,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停留在传统的词、句子、段落或是语篇上;第二,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译码——重组过程,而是一个交流的行为;第三,翻译应走出语义等值的局限,实现文化上的功能对等,翻译的等值是多层面的。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第四,翻译的原则和规范是不断变化的。翻译的目的就是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根据巴斯奈特阐述的文化翻译观,翻译的目的在于文化交流,因而文化是第一位的,信息是第二位的。就具体翻译而论,译者应该尽可能地保留文化的差异性;译文读者要能够适应文化的差别,通过译文了解异国风情,异国文化。
文化负载词及其分类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众说纷纭,它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如文化词汇、文化内涵词、文化空缺词、词汇空缺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等词。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产生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词汇。这类词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国家名族的文化生活,传递着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信息。文化负载词并不
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看文学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