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尚书郝天官
一、郝天官其人
郝天官名惟讷,字敏公,霸州郝青口人。生于 1622 年,卒于 1682 年,享年 60 岁。清顺治
三年,清朝开科举士,当时郝惟讷 24 岁,中举人。第二年参加礼部会试和殿试,中进士,
即授任刑部主事, 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 后升任福建督粮佥事, 这个职务相当于省粮食局
长。但这个福建的粮食局长是一个极难干的差事。 因为当时国家还没统一, 清朝与南明朝庭
正在福建激战, 军粮常被劫、 粮道常被断。 郝惟讷在征粮、 保粮、 护粮、 送粮方面立有大功,
受到朝庭赏识,调到京城,升任通政司右参议,后又任太仆寺卿、大理寺正卿、通政司左通
政、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后又历任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
部尚书。清朝中央政府设“六部” 、“九卿”,郝惟讷任过九卿中的八个卿,六个部中五个部
的尚书, 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各部中除国防部长没干过, 其它各部的部长都当过。 由此可见郝
惟讷的确是才具超群,通达干练的“能员” 。尤其是他在吏部尚书任上,主管全国官员的考
核、选拔、戒勉、罢勉、任用的大权长达九年,可见皇帝对他的极大信任。
郝惟讷死后, 清圣祖康熙大帝亲赐谥号 “恭定”,并解释说:“敬顺事上曰恭, 纯行不爽曰定,
惟讷有焉!”又先后派了两个官员,设了两个国家级祭坛,代表皇帝致了两次悼词,这两个
官员一个是礼部尚书沙澄,一个是后来当了大学士的名大臣陈廷敬。康熙大帝又敕赐御碑、
亲书赞曰:“国家慎简贤才,布列在位,六官之长,铨叙攸关,惟兹醇谨老成,足资毗赞,
实嘉赖之。”郝惟讷官居清朝六部长官的“六官之长” ,地位显赫,皇眷隆盛,因此后人都称
其为“郝天官” 。
郝惟讷做为一个汉族官员, 死后受到清圣祖康熙大帝的谥封, 圣祖皇帝又派大臣代替自己设
了两个祭坛, 做了两次祭悼并亲写了悼念御碑, 这崇高的尊荣在霸州历史上是登峰的、 唯一
的,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清圣祖康熙大帝做为清朝自努尔哈赤起二百九十余年历史上三个 “祖” 之中, 在位最长、 功
勋最大的皇帝, 为何对郝惟讷这样一个汉臣, 给予这样高的礼遇?这固然是因为郝惟讷才干
练达,能力超众所致,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和康熙大帝一生推行的治国大策有关。
郝惟讷在顺治三年参加清庭组织的科举考试, 是清兵入关后最早一批与满清合作的汉族知识
分子。 这对刚刚入主中原, 意图一统天下的清政府来说, 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描写当时情景
的小说 《桃花扇》 中,江南名士侯朝宗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 就受到了妓女李香君的唾弃。
由此可见, 当时一般汉族士人是极不愿与满清合作的。 只有百十万人的满族如何统治有一两
亿汉人的大国, 这样一个天大的难题, 就切实地摆在了康熙这个少年天子面前。 面对这一难
题,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采取了一系列化解民族矛盾、 稳定大局、 巩固统治基础的政策和措
施。
首先是大力宣传灭亡明朝、 逼死崇祯皇帝的是李自成的大顺朝政权。 我大清入关, 打的是李
自成、张献忠等反叛明朝的“反贼” 。击败反贼,为崇祯皇帝报了仇、雪了恨。大清天下得
自大顺,崇祯又无后代,这样,大清领有天下是天命所归,奉天承运。汉族知识分子到我大
清做官是顺天应时、 顺理成章。 以此解除汉族知识分子认为做清朝的官有投
五部尚书郝天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