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传递幸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传递幸福
“三月三,阳光明媚,我们去采枫叶。漫山遍野,寻寻觅觅,回家啦回家啦,回家舂枫叶啦!”这是武鸣县太平镇庆乐小学(以下简称庆乐小学)自编的壮族歌谣《情满五色糯米饭》中的一节。充满灵气的童声唱出了壮族人的生活场景,也反映出壮民族文化的璀璨。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届壮族文化传承活动上,这首歌给现场的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庆乐小学坐落在素有“文体之乡、人杰地灵”美誉的武鸣县太平镇庆乐村。学校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早在1981年,该校就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在30多年的时间里,该校秉承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树立了“喜、乐、和”办学理念,确立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凸显民族教育,培育民族新人”的办学目标,致力于民族传统教育,开发建立“民族风情与文明校园”“传统节日与活力校园”“民族体育与健康校园”“壮族山歌与艺术校园”、“民俗文化与责任教育”五大校本课程,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
打造具有壮族气息的校园文化
走在庆乐小学的校园,时常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壮族歌谣从广播里传出,不时还会有三五成群的孩子和着音乐轻轻哼起壮族歌谣,这时你会欣喜地发现,壮民族文化在这些孩子的身上得以延续。在校园的花圃里、道路边,摆设着一些奇巧的石槽、石磨、犁头、车轱辘等物品。据校长覃志忠介绍,这些都是壮族人民过去常用的劳动工具,是学校筹建
“原始农具陈列室”的其中一部分。
今年年初,庆乐小学开始筹建“原始农具陈列室”。校长覃志忠号召全体师生、家长和社会爱心人士把家中闲置的原始农具捐赠给学校。覃志忠想方设法把这些农具做成活教材。石槽、石磨、石礅、瓷器等壮民族过去常用的大型劳动工具被放置在校道两边,舂米棒、老服饰、旧时背带等小型物品则放在陈列室内。覃志忠说,建立“原始农具陈列室”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忘本源。平时仅仅依靠说教作用并不大,让孩子们亲眼看到,亲手摸到这些祖辈们使用过的东西,可以让孩子们更为直观地感受祖辈为过上幸福生活而付出的艰辛劳动。这些农具不但能够激起后人对祖辈们的敬仰和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品质。如今,“原始农具陈列室”的物品已经成为孩子们进行民族教育的宝贵资源。
设立“原始农具陈列室”是庆乐小学打造壮民族气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该校的校园里,可以感受到该校洋溢着浓厚的壮民族文化气息。该校的门牌、标语、横幅都用壮汉两种文字书写;学校里几乎每一名学生都会唱本校的壮语校歌——《让壮乡儿女走上世界》,这首歌是庆乐小学自创的壮族歌曲,表达了壮族儿女的美好祈愿。该校还自创有二声部壮族原声态山歌《欢乐齐欢乐》《太阳爬上山》等,自编壮族歌舞《情满五色糯米饭》《迎客歌》《酒歌》《送客歌》等纯壮语歌曲。如今,这些优秀的壮语歌曲已由学校的“勒庆乐”艺术团演唱录制成光盘。
目前,庆乐小学正在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发展、更加彰显学校壮民族文化特色的新路子。该校计划在3年内建一个校园民歌广场、300米长民族文化长廊、160平方米“壮民俗陈列馆”、5处大型原始农具自然景观和民族综合楼为一体的“壮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基地”。同时,该校还将继续努力打造以壮民俗为主题的班级、教学楼走廊文化,在围墙上创作壮民族体育竞技图案、壮族英雄人物、

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传递幸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