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
一、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性
,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老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老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骗。此时,幼儿老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老师的工作。
,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老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老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
二、与家长沟通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形式
,在走廊或活动室沟通。这类沟通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且不需要回避他人。如,告诉家长孩子在某类活动中表现突出,孩子的头发和指甲该剪了,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喝白开水等等。这类沟通能有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在幼儿园走廊一角或某个地方沟通。这类沟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长一般不大愿意让别人知道,幼儿也不愿意老师向家长“告状”,所以老师应单独与家长沟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家长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损坏了教玩具,午睡时经常尿床等等。
,如:上门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电话、班级主页、QQ等等形式。
三、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沟通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家长分成几类,对不同的类型的家长采取了不同的沟通方式。
1、故意刁难型
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比较好,有知识,有个性,对待这样的家长要热情、真诚、主动,你越不理我,我越要接近你,我班阿正小朋友的妈妈每次接孩子时很少进班,每次都在门口招呼一声就走,如果进来了,肯定是有问题,有一次送孩子时阿正的妈妈说:“老师,你们是不是用凉水给孩子吃药,阿正回到家说老师用凉水给我们吃药,药到水里化不开。我请她同我一起来到饮水间让她看看保温桶的水,我对她说:“我们每天都打新的开水。”他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噢,那他可能有点不爱吃这药吧,又在说谎骗人了!”自此家长渐渐地和老师的话多了,不再给老师挑毛病了,多了一些肯定和配合。
2、过分呵护型
东东的妈妈生怕孩子在幼儿园里饿着、渴着,所以每天接孩子时总带着吃的和饮料,导致孩子不好好吃饭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她妈妈交流,同时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指给她看,再找杂志和有关资料,让她明白营养过剩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害处,渐渐地家长们明白了科学膳食的道理。同时通过我们的沟通,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教育上,幼儿园和家庭达到了与家长沟通的目的,但最重要的是用老师的真心、幼教经验、科学育儿的知识去换取家长的
信任,这样家长工作中的难题就迎刃而解,家长工作
家园共育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