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不耳聋
老年朋友们,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经常性耳鸣,与别人讲话、交流,“小声听不见、大声听不清”?如果有,很遗憾,您很可能是步入老年性耳聋行列了。
近来,本刊不少读者来信诉说听力减退的痛苦。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陈兵教授,请他谈谈大家关心的老年性耳聋问题。
陈教授正值壮年,儒雅而谦和,与之交谈,让人如沐春风。
烟酒、疾病等致听力减退
老年性耳聋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感音神经性聋。陈教授给了记者这样一组数据:调查发现,在噪声污染比较重的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3存在听力减退现象, 75岁以上的老人约有45%~50%存在听力减退。一旦听力减退,老人的社会活动、情绪、身心等就会受到影响,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古怪,害怕与他人交往,易发生老年性痴呆,最终影响到生活质量。
陈教授指出,引起老年性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遗传基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一些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有关。
陈教授介绍,首先,人上了一定岁数,听力减退是正常生理现象,但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是需要加以注意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常常会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起突发性耳聋,所以上述疾病的患者需要对这些疾病加以控制。
其次,过度吸烟喝酒对身体不利,当然也会影响听力,特别是长期吸烟,对身体毫无益处可言。研究发现,听力下降很可能与吸烟有关,因为吸烟的同时,会把一氧化碳和尼古丁吸入体内导致供应耳蜗的微血管痉挛,从而引起耳蜗缺血、缺氧,内耳功能减退,最后引起听力下降,所以,预防老年性耳聋最好做到不抽烟。
噪声污染或噪声损伤也容易导致听力下降,比如放鞭炮,老年人最好远离这种场合,以免本来就已经衰退的听力雪上加霜。
那么在日常起居方面应该如何注意?
陈教授告诉记者,老人日常饮食应清淡,不可过于油腻,以免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从而损伤听力。在平时的用药方面,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助听器,老人听力好帮手
已经有听力下降的老人,如何才能改善听力呢?
陈教授指出,在老年性耳聋患者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助听器改善听力。当然,佩戴助听器需经专业验配之后才能确定单侧还是双侧佩戴、以及佩戴哪种类型或型号的助听器。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听力减退者佩戴助听器,%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尽管助听器能够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听力(其比例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占三分之一以上)。我国没有相关的调查,但想来情况应该更为糟糕。我们的身边,因经济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拒绝佩戴助听器的老人随处可见。
陈教授建议,鉴于听力减退给老人带来的恶劣后果,有此疾患的老人应及早佩戴助听器。囿于经济条件者,也应该由政府相关机构为其解决,以保障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陈教授说,随着助听器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提高,近年来许多助听器产品已经改为数字式,数字编程产品可以避免音量过度放大,同时减低了环境噪声的放大作用。借助于合适的助听器产品,听力减退的老人完全可以回到以前的社交圈中,与家人和社会交往。
人工耳蜗,重建听力
对那些没有残余听力的患者,陈教授指出,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植入人工耳蜗,通常可以恢复或重建听力。
哪些人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呢?记者追问道。
陈
人到老年不耳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