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成长的历史课改前磨头中学张巧芝
2010-11-13 21:22
在反思中成长的历史课改
前磨头中学张巧芝
新一轮课程改革自2008年至今,已历时三年,新课改以来,我们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育模式,可以说伴随课改一起成长,收获颇大,感触颇多:
一、历史课改中教师的变化:
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老师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教授到教练的角色转变;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逐渐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要做好这些角色的变化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们的历史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备课、备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坚决避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偏离了课堂的主题。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的快乐。具体说来,我们的教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
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二、历史课改中学生的变化
两年来老师们经常潜心的设计课堂,随着课改的推进,现在班级已经形成主动学习历史的风气,并且取得一些效果:
1、在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这种自信性也逐渐感染者周围的同学。
2、学生逐渐养成了遇到问题时,主动查找资料,主动找同学进行探讨,班级形成了较浓的学习气氛。
3、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乐,没有负担和压力,已经逐渐变成变压力为动力,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4、在实施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创新的精神。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改革过程中并不是一路凯歌,这个 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
一、从教师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
第一、课堂驾驭上:我们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很缺乏,有时上课较容易受学生情绪影响而打乱教学计划,比如学生“不愿动”时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些班级本身就较为安静,怎么鼓励都很少学生举手;或是让学生进行讨论
l历史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