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联合早报》●王东自中美建立贸易关系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频繁见诸于媒体新闻。在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美对华贸易政策既有对华贸易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其它诸多方面的现实原因。贸易争端风口浪尖上的中国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始终复杂多变,一方面是频繁举行的、级别又不断升格的经贸战略对话,中美经贸关系在博弈中似乎有着很强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另一方面是中美经贸摩擦有增无减,接连不断的各类贸易争端案将中国推向贸易争端的风口浪尖上。今年以来,中国越来越多地承受着贸易摩擦的巨大压力,成为遭受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国。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中国面对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案多达58起,所涉金额逾80亿美元,由此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美、欧主动启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最多“应诉国”。其中,今年以来,从轮胎特保案到其他贸易争端案,中国需要应对美国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已然应接不暇,中美经济、贸易和金融等问题的争端进入高发期。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经济和金融需要从危机中摆脱出来,以及正逢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华情绪”抬头的情况下,中国自然成为当前美国挽救经济和贸易保护主义首当其冲的受害国,给摩擦不断的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更多的负面影响。尽管,今年7月新启动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将中美经贸对话摆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但在严峻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压力下,美国以邻为壑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对华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反映出中美经贸关系博弈的力度正在不断增大。因此,如何应对美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案,有效解决中美贸易争端问题,成为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博弈中的一项紧迫性课题。与此同时,如何判断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本质,需要从美对华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现实性着眼,从实际出发把握中美经贸关系,在博弈中权衡利弊。美对华贸易政策的连续性从美对华贸易政策变化的连续性看,自中美两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恢复经济贸易关系以来,美对华贸易政策发生过多次变化,贸易纷争似乎成了中美关系中永无休止的话题和挥之不去的阴影。中美建立贸易关系初期,美对华贸易政策主要以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为主,扩大美对华纺织品的配额范围,同时对其他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等限制措施也不断增加。到了90年代,随着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长,美国在加大对中国产品进口限制的同时,要求中国开放国内市场成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不仅强调要求中国扩大市场准入范围,而且要求中国建立和健全有关法律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并将这些内容纳入了中国的“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中国入世后,美国在中国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开放方面,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责难不断升级,声称在中国执行双边知识产权协议中一旦发现问题,美国将直接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措施。近来,双边贸易摩擦又延伸到新的领域,美国又在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上纠缠不休,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又成为美政策变化新的内容。自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议》到2001年底中国入世以来,贸易摩擦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为表面化的领域,在贸易问题上美国频频发难,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美贸易的有关贸
如何看待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