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儒家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中国文化的这一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历时1600年左右。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在儒、释、道三家文化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从自由精神方面来说:儒家是“入世的自由”,道家是“忘世的自由”,而佛教是“出世的自由”,此外,从群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来说:儒家是极端的群体主义者,怎么说呢?因为它提倡家族主义、提倡国族主义;与儒家针锋相对的是道家,他们提倡的是极端的个人主义;那么佛家提倡什么呢?佛家由于有僧团,也有修个人苦行的苦行僧及云水僧等等,所以佛家在群体与个人之间,还是中道的,是兼容并蓄的,因此它不是全然的群体主义,也不是全然的个人主义。在另一方面,三家文化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们和谐共存、对话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相互影响。儒道释三家都蕴含着深刻、丰富的净化人们精神世界的和谐思想,这种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宝贵精神资源和智慧源泉。当然,在这三种思想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在中国流传2000多年,到今天还不断有人为其唱赞歌,这说明它本身具有的价值非同寻常。比如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应该学习这种传统文化,并用这种文化来指导我的人生。首先,来看看儒家文化中的修身观,这指的是修身养性,是儒家非常注重的。儒家的修身观可分为修身明智、修身立德和修身立志。《大学》中言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以看出内在修养被儒家看得多么重要。
我喜欢的儒家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