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镇国之宝—后母戊鼎小组成员:朱亢梦莹、郑园孙婧、朱俊杰陈嘉馨、朱美茹葛雨晴、倪保慧胡浩、吕涛中国十大镇国之宝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司母戊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河南博物馆:春秋莲鹤方壶后母戊鼎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司母戊鼎为什么又叫后母戊鼎?——1、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2、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司”读“祀”,即祭祀的意思。专家认为这三个字的铭文表示该鼎为祭祀“母戊”而作,母戊是商王文丁(属于殷墟3期)之母的庙号,该鼎即为商王文丁所铸,是用来祭祀其母。鼎最初其实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代的锅,用来炖煮或盛鱼肉,因此它成为宴会、狩猎等场合的必备器具,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至成为家国宝器。我们都注意到,后母戊鼎是方形鼎,如果仅仅是用于煮食,那么圆形鼎会更加符合要求,因为方形鼎无论烧火或者取食方面都远远不及圆形鼎。但是如果作为礼器的话,方形鼎则会由于其特别的象征意义而倍受青睐。这一象征意义取决于商朝人“天圆地方”的天下观(或者说世界观)。鼎成为了旌功记绩的礼器,如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介绍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流传历史1937年11月,安阳被日寇占领,出土的大鼎落入了当时侵华日军的眼中,大鼎被村民重新埋入地下。1939年3月,大鼎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再次被发掘。1946年6月,安阳县政府一位“陈参议”打探到大鼎的下落,他劝说吴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政府。于是,大鼎存放古委会内。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展出,大鼎轰动了整个南京城。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并一直存于国家博物馆。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镇国之宝。图片欣赏
后母戊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