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仝死因
【内容提要】
对于卢仝的死,前人有不同猜测,新近出版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也采取了存疑的态度。本文根据贾岛《哭卢仝》诗以及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分析认为,卢仝当于元和八年因困瘁潦倒热病复发而死。
【关键词】卢仝贾岛《哭卢仝》
卢仝之死历来是人们谈论的话题,这倒并非因为他是中唐的著名诗人,而是因为人们普遍相信他是在大和九年(835)的甘露之变中无辜被害的。这一传说不仅给卢仝平淡的人生涂上了戏剧色彩,也为后世学者考定卢仝卒年提供了看来确凿无疑的证据。《学林漫录》第七期载姜光斗、顾启《卢仝罹甘露之祸说不可信》一文,对这一广为流传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文中最为有力的反证有两点:第一,这一说法与卢仝卒时的年岁不合。贾岛《哭卢仝》谓卢仝“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则卢仝死时年约四十。卢仝《与马异结交诗》云:“天地日月如等闲,卢仝四十无往还。”韩愈《寄卢仝》诗有“往年弄笔嘲同异”句,即言卢仝与马异结交事。韩愈诗作于元和六年(811),那么元和六年卢仝年约四十,若卢仝死于甘露之变,则年过六十,这与贾岛诗中所言完全不符。第二,这一说法与卢仝托孤一事相矛盾。据《哭卢仝》诗透露,卢仝死时其子尚幼,曾向友人托孤。韩愈《寄卢仝》谓卢仝“去年生儿名添丁”,则元和元年(810)其子添丁即已出生。卢仝虽还有一子,但长于添丁。若卢仝死于甘露之变,则其子已经成人,何来托孤之事。文章推定卢仝约卒于元和七、八年(812、813)。此文刊载以后不久,黄永年先生发表《〈纂异记〉和卢仝的生卒年》一文①,该文据钱易《南部新书》的有关记载和唐代李玫的小说《纂异记》考定卢仝“确实死于甘露之变”。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集中反映了上述论争,该著第二册卢仝条援引姜、顾二人的观点,而第五册补正则认同黄文的说法。新近出版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中唐卷》于元和七年后列举上述两种观点,并取谨慎存疑的态度。可见卢仝卒年至今还是一桩历史的疑案。
黄文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南部新书》和《纂异记》。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对卢仝死于甘露之变作明确表述的就是《南部新书》,该书卷壬载:
李纹(按当作“玫”) 者,早年受王涯恩,及为歙州巡官时,涯败,因私为诗以吊之,末句云:“六合茫茫皆汉土,此身无处哭田横。”乃有人欲告之,因而(按当作“作”) 《纂异记》,记中有《喷玉泉幽魂》一篇,即甘露之四相也,玉川先生,卢仝也。仝亦涯客,性僻面黑,常闭于一室中,凿壁穴以送食。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夜,偶宿涯馆,明日,左军屠涯家族,随而遭戮。
此载卢仝罹难事,引《纂异记》中《喷玉泉幽魂》为证,可见这一记载其实源出小说。看来,深入研究和正确解读这篇小说是揭开卢仝卒年之谜的关键。为参证方便,兹全录小说如下:
会昌元年春,孝廉许生,下第东归。次寿安,将宿于甘泉店。甘棠馆西一里已来,逢白衣叟,跃青骢,自西而来。徒从极盛,醺颜怡怡,朗吟云:“春草萋萋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人,犹唱开元太平曲。”生策马前进,问其姓名,叟微笑不答。又吟一篇云:“厌世逃名者,谁能答姓名。曾闻三乐否,看取路傍情。”生知其鬼物矣,遂不复问。但继后而行,凡二三里,日已暮矣。至喷玉泉牌堠之西,叟笑谓生曰:“吾闻三四君子,今日追旧游于此泉。吾昨已被召,自此南去。吾子不可连骑也。”生固请从,叟不对而去,生纵辔以随之。去甘棠一里余,见车马导从,填隘
和卢仝死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