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惊爆十三天.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惊爆十三天》观后感
古巴导弹危机正式开始于从1962年10月14日肯尼迪总统下令进行空中侦测,结束于1962年10月28日双方秘密外交谈判终于成功,苏联同意撤走在古巴的导弹。这是一场人类最接近核战争的危机,所幸的是危机中美国领导人肯尼迪、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都从人类和平的角度出发,防止了危机的蔓延。那危机的解决中,美国很明显处于上风,顺利化解自家后院“起火”问题;苏联只能采取妥协态度,国际上也受到舆论的谴责;古巴只能接受两个大国的谈判结果,没有任何发言权,这给我们带来什么什么样的启示?接下来我将从策略论的角度探讨美国、苏联、古巴在危机中的各自表现。
《惊爆十三天》是从美国的角度拍摄,充分展现了美国在危急中的各种策略。策略的核心是资讯优势、慎行、主动、精算、先胜。资讯永远摆在第一位,所有决策都是基于所获得的资讯,如果资讯不足够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作出的决策就不可能取得效果。美国在资讯方面的意识很强,它建立了获得资讯的多种渠道(雷达、卫星、侦察机、间谍等等),组建了强大的资讯网,确保自己的资讯优势。在本次危机中,美国的资讯优势的到充分发挥,它的U-2侦察机在1962年8月就发现苏联在古巴安装了导弹发射架,苏联把导弹一运到古巴不久后,美国通过U-2侦察机就确认了,而且那时的苏联还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根本不知道美国已经发现他们的导弹。U-2侦察机获得的资讯为美国领导者做决策提供参考,也正是因为资讯优势,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会议上美国大使才能展示苏联导弹发射场的照片证明从而挫败苏联大使,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在慎行方面,美国肯尼迪总统做的很好,他否决了空袭的方案,采取封港方案后召集大报纸的主编来避免报纸过早报道,派委员进驻国防部监督军方的行为,下令美国舰没有总统的直接命令不许开火。如果没有肯尼迪的慎行,我想核战争造诣爆发。在主动方面,美国原本处于被动局面,但美国通过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古巴进行封港,又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所以说化被动为主动了。在精算与先胜方面,我们从电影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分别制定了多种方案,其中包括容忍苏联布署导弹、试图采取外交解决以及军事手段如封港、空袭和入侵等等,并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精确计算每种方案美国可能遭受的损失。这可以看出美国遇到危机时的处理机制是十分完善的。
反观苏联在本次危机中的表现,其策略的应用明显比不上美国。首先在资讯方面,苏联明显落后于美国,直到美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会议上展示苏联导弹发射场的照片,它才知道美国已经掌握一切证据;在慎行方面,苏联领导人选择在美国后院古巴部署核导弹是极其冒险的行为,更何况当时的苏联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明显落后于美国。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苏联的后面采取妥协的态度不是慎行的表现,在我看来是慌张的表现,它先是采取强硬的态度,否认导弹存在,不顾美军的封锁,后来又承认,看到事态变严重了,采取妥协的态度,没有整体的方针贯切,有失大国风范。相反,我很欣赏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上的表现,虽然普京总统对乌政府采取强硬的措施,承认克里米亚独立,不顾美国的经济制裁,但可以看得出普京走的每一步都是慎行,有整体方针指导,而且充分考虑了各种状态。在主动方面,原本苏联是占据先动优势,毕竟导弹已经安装在了古巴,但后来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封锁、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转向了被动。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一封被

惊爆十三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