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垓下之围
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字子长,又称太史公。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家学渊源
其父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学识渊博,精通文史、天文、历法、诸子之学,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
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
广为游历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二十岁就跟随武帝出巡,这一次游历他到了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大大丰富了社会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开阔了胸襟和眼界;也较多地了解到国情和民生疾苦,了解到百姓的思想感情与愿望。这对于《史记》的写作有着重大意义。
《史记》简介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约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文学。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全书共130篇,其中:
十二本纪,记载从黄帝起到汉武帝时的历代大事,基本上是编年式的。
三十世家,记述贵族诸侯的活动及事迹。
七十列传,分别记载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
十表,用简明的表格,概括排列错综复杂的史实。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制度或重大事项)
《史记》结构体例
《史记》是秦汉以来统一事业在史学上的反映,其主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为推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说明历史发展和历代王朝兴盛衰亡的演变,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人生理想。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进步的历史观,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囊括中外、贯通古今的通史新体例。
《史记》思想内容
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
垓下之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