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天下黄花》读后感——叹!叹!叹!叹这生命的玩笑!前几天听别人说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挺好看,就忍耐不住跑到图书馆借了。然后仅仅花了一天时间就看完了。这部小说不长,但是,这里面的内容却别有风味。看完之后能让人沉思很久,不得不一遍一遍的去回味它那幽默的语言。这部小说其实是一个玩笑,一个生命的玩笑,拿着一个村庄的人来开玩笑,但是,就是这一个村庄的玩笑,却折射出了那个世道的影子。整部书大概就是围绕着马村的一些人为了争夺权力而互相算计,互相斗争的事展开的。看完全书,给人感觉就是,一直在斗,村民之间斗,中国人与日本人斗,文革时左右派斗,一直在不断地斗过来斗过去,却反应出了一个主题,“权力”。都是为了权力。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截取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以故乡现天下,真切的展现了古老中国半个多世纪错综复杂的社会风貌,百姓疾苦以及农村变迁。作者一遍书写着故乡的无边苦难,也消解着苦难的神圣性和必然性,在那畸形的权利之争中没有反抗的苦难,乡村的苦难史。在众人的戏剧性的争权夺利理失去了其英雄性、崇高性及悲剧性。正如悲剧大师朱光潜说:“苦难只是现实的苦难,而不是悲剧性的苦难。”《故乡天下黄花》是一部从民国初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结束,然后到解放战争再到文革的四个阶段组成的。第一部分写了村长的谋杀,发生在民国初年。第二部分写了鬼子来了,从一九四○年开始。第三部分写了翻身,从一九四九年开始。第四部分讲的是文革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年的事。这是这个马村的一部地方志,更是一部乡村的苦难历史。六十年里一个村庄的巨变,两个家族的命运将整个小说串联起来,使小说更紧密,行文紧凑,也使得这个村庄看上去更突显出这里正是天下的缩影。伴随着作者朴实、生动的笔触从可悲到可笑,从调侃到严肃,从平静的叙述里体味着乡村生活。作者是如此朴实的讲述着关于那个时代那里的人和事,仿佛是说教,有的是睿智的思考点拨,给人无限的思考空间,使人意犹未尽。小说在第一部分的开头写到一个叫马村的小山村,据说是李家祖上开创的。几百年来,李家一直担任的村长一职。后来,民国初,孙家的孙殿元借着“闹革命”的机会,把原村长李文喜赶下了台自己当上了村长,并借一次李文喜的儿子李文闹因好色而出人命的机会整治了李家父子。于是,孙李两家结下了仇。李家父子便雇外地人勒杀了孙殿元,李文喜再次成为村长,随后,孙老元让干儿子许布袋在李老喜到女婿家看戏的机会杀害他,但是没有成功却将其吓死。李老喜的儿子李文闹又当上了村长,不多久却为当年的一时贪心而丧命了。作者在随后的部分写到了许布袋,李小闹等人的一些事。最后部分写道“一年以后,村里死五人,伤一百零三人。赖和尚下台,卫东卫彪上台。卫东任支书,卫彪任革命会主任。李葫芦任革委会副主任,但是不准经常吃“夜草”。文革结束后,卫彪,李葫芦下台,作为‘造反派’抓起来,被公安老贾关进监狱。被抓那天,李葫芦痛哭流涕,说‘早知这样,还不如听俺爹的话,老老实实的卖油!’一个叫秦正文的上台。五年之后,群众闹事,死二人,伤五十五人,秦正文下台,赵互助(赵刺猬儿子)上台。。。。。全书以省略号结尾,蕴含着村长之位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为争其位而造成的死伤也一再重演。可是,无论是李家,孙家还是后来的卫东卫彪赖和尚等人,谁当上了村长都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反而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人们为了村长的权力之争将付出更加惨重
故乡天下黄花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