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6--8课知识点.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思想政治必修三6、7、8课知识点第六课★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冲击。★3、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最具说服力。(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具体做法: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5、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6、(1)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7、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8、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9、多民族文化共存的意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1、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第七课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中。★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重要性)和地位:作用:(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6--8课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806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