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宁定理》说课稿
张元君
( 徐州技师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戴维宁定理的地位, 重点介绍了如何讲好电工基础中这一既是重点有是难点的定理, 如何突破学生的疑难情绪, 使学生熟练掌握它, 成为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电工基础; 戴维宁定理; 说课; 多媒体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工基础》第二章《直流电路》的第九节。戴维宁定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电工基础的重点。对于一个有多个网孔的复杂电路, 只需求解某个支路的电压、电流时, 我们就可以运用戴维宁定理迎刃而解, 避免了列解多元一次方程组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节省大量精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其精髓, 反过来又会觉得应用起来十分困难, 感到无从下手, 部分学生甚至将戴维宁定理诙谐地称为“太为难定理”。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深刻理解该定理的精髓,学会灵活地运用它, 使它成为学生们娴熟地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这是教学中应当突破的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掌握二端网络、有源二端网络、无源二端网络等概念以及戴维宁定理。
( 2) 能力目标: 通过质疑、思考、讨论, 以及对例题的灵活解决, 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应变能力。这样使学生既学会了知识, 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变的能力。
( 3)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爱好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合理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灵活运用戴维宁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求解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尤其是电动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设疑──讲授──例题──归纳──练习”五段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通过提问, 复习与课程学习有关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为新课教学作必要的准备。
老师提出复习问题( 视频打出) :
( 1)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学生回答: 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 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节点电
流方程和回路电压方程, 组成方程组解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 2) 什么是电压源?
学生回答: 一般电源, 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内阻串联起来表示, 叫做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 简称电压源。
提出问题: 对于一个复杂电路, 求解某一个支路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 我们不用极为繁琐的需要列解方程组的支路电流法解决, 试想能否用其它较为简洁的方法来解决呢? 能不能把这个复杂电路转化成由一个电压源和负载组成的简单闭合回路呢( 然后运用全电路欧姆定律来解题)? 又如何转换呢?
通过以上的设疑引学, 激发学生的情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使学生积极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 戴维宁定理)
进入新课讲授, 出示P42 图2—40 二端网络( 视频打出) :
让学生观察其中
戴维宁定理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