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钓鱼》
第课时
课型
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感受父亲对子女的严格教育。
(3)理清文章思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 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体会,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让学生受到启迪。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个性思考
一、事例导课,开篇美。
同学们,老师不在课堂的时候,我们班哪些同学能够自觉遵守我们班级的纪律?今天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美文——《钓鱼》。
介绍作者背景:知道詹姆斯·伦费斯蒂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板书课题)
那就让我们带着美美的情绪去自读这篇文章吧。边读边画出你发现的美。
二、表面感知发现美
故事很明显,无非是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爷俩一块去钓鱼。月夜美,钓到的鱼美。
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上变得银光闪闪。
2、作者钓到的鱼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
学生举出例子以后,老师予以适当的表扬。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能够在老师不管的情况下,做到遵守学校的纪律。我完全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们——美(板书)。
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美”事吗?……
初读检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提示字词,重点词语和重点生字
整体感知文章脉络,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联系平常学生的感受,体会当时美好的风光,和作者美好的心情。
(试着让学生读出惊奇、高兴的语气。)
执教《钓鱼》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达到“以美育人,启迪心智”的目的。
(1)你觉得有多大,用手势比画一下。学生朗读
(2)如果此时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三、深入理解感悟美
当学生知道了景美,物美后。再深入一下让学生继续挖掘课文中的内容。
这么大的鱼,作者得来确属不易。请同学们试着找出鱼来得不易的语句。
1、钓鱼时作者的表现。A、“过了好长时间”到“拉上岸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钓鱼之难。B、时间之长,从“晚霞辉映”到“晚上十点”。
2、“父母的美德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爸爸的表现。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
3.钓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