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③。元方入门不顾。
文常: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南朝刘义庆。
中心:陈元方:不卑不亢,机智,敏捷,明辨是非。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此处念“智”)乎?”
文常: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撰。
中心:要大胆质疑,执着探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结果会不同。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告诉人们知识无限,学无止境。
为学【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文常: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
中心:说明了“只要坚韧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更说明了立志为学,不仅要有学的愿望,更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山川之美[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常: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原文题为《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有《华阳陶隐居集》。
中心:文中向朋友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的江南山水画卷,其间洋溢着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热爱、痴迷之情。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常: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已不重要的编年体同时。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由编辑到成书,历时19年。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人。
六上文言文古诗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