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雪孩子
教材分析:
1、本课是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18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雪孩子》是拟人化色彩的童话故事课题,适合低年级,但是,南方出生的孩子,对雪大都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印象不深刻,感性认知较模糊,因此需要提供感性认知的材料,提高学生对雪的认知水平。
2、在学生对北方冬季雪的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雪景,引入主题《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激发孩子学习《雪孩子》的感人精神,让雪孩子的美好形象深印于孩子心灵,进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和进行美术造型表现的兴趣和灵感。
基本理念:
1、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和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在雪孩子的故事情景中感受和体验雪的特性,以及雪孩子由来和艺术形象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热爱他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并通过多维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为主体,借助电教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启发、探究等直观教学,让学生全程体验美丽的雪景世界。
学习方法:在情景中体验感受美,合作绘画中体验创造美,评价中回味美,师生互动中享受美。
设计构想:
根据学生对雪的认知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情景教学,尝试全程体验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和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雪的特性,体会用不同的绘画造型艺术手段表现“雪”和“雪孩子”的形象,并能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创造美丽的雪景世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认识雪的特性,并通过与人合作学习,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培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描绘美丽的雪景世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季节教育,围绕“雪孩子”的故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的设计,展开美术教育活动,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主体,运用多种绘画造型工具和语言,尝试实践创作,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体验和认识雪和雪孩子的特性及造型。
教学难点:
雪”及“雪孩子”的造型和消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彩笔、铅笔、橡皮、纸、勾线笔收集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猜谜语”——趣味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要考考大家,敢试试吗?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猜猜是什么呀?揭示课题关键词“雪”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学中各种富于趣味的活动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巧妙设计导入方式,可以在刚上课的几分钟里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地导入课题。】
教师启谈:寒冷的冬夜,当你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时,冬姑娘悄悄地提着花篮向人间撒下了洁白的雪花。清晨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下雪了我
雪孩子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