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耳鼻喉-耳.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
先天性耳前瘘管
病因:最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由于胚胎时期形成的耳廓第1、2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1鳃沟封闭不全所致,形成与外耳道关系密切的外胚层组织残留。
特点:1 多为单侧,也有双侧,女多于男,基本为4:1
2 瘘口多位于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管,呈分支状瘘管。挤压有少量白色干酪样分泌物溢出,合并感染可形成脓肿。
3 管壁为复层扁平上皮,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其内有白色干酪坏死样分泌物,有臭味。
临床表现:1,常无症状;2,挤压时粘液,皮脂样物;3,感染,脓瘘,脓肿,瘢痕
治疗:1 抗生素: 局部和全身;
2 切开引流,换药,控制感染;
3 术切除:需彻底切除所有瘘管分支。
二,外耳疾病
外耳湿疹
病因:系耳廓及外耳道皮肤发生变应性浅表性炎症
临床表现:1 急性:奇痒,烧灼感,黄水物,糜烂,黄痂。
2 慢性:痒,厚,耳道狭窄,脱屑,结痂。
治疗:1 去除病因,禁抓痒,挖耳,防止耳道进水
2 忌口、最好不要染发。
3 药物:局部和全身激素类、抗过敏药。
外耳道异物
病因:动物性、植物性、非生物性、电子类(小接收机)
临床表现:1 剧烈耳痛,眩晕,耳鸣
2 堵塞感,反射性咳嗽
3 传导性耳聋
治疗:1 去除;2 切开(局麻或全麻);3 局部、全身使用抗生素
外耳道真菌病
耵聍栓塞
外耳道炎及疖肿
耳廓假性囊肿
三,中耳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
病因:
咽鼓管功能不良:堵塞(机械与非机械性);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
感染: 病毒,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免疫反应:细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炎性介质
病理:中耳积液为漏出液、渗出液和粘液的混合液体,早期主要为浆液性、渐变为浆-粘液性,粘液。而非脑脊液或血液。
临床表现:
症状
听力下降:有感冒史,听力渐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变动可改善听力;
耳痛:起病时耳痛,慢性不明显
闭塞感:按捺耳屏可减轻
耳鸣:间歇性,“劈拍”“气过水声”,若严重此症状可消失。
检查
鼓膜:充血、内陷、液平、土黄色、蓝鼓膜、气泡影;
听力测验:传导性耳聋(音叉试验、纯音听阈测验、声导抗测试);
小孩X线头侧位片了解腺样体、成人鼻咽部检查排除鼻咽癌;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史、临床表现及听力检查结果可临床诊断,鼓膜穿刺做确诊。
鼻咽癌:成年人警惕,常规查EBV-VCA-IgA,必要时做CT&MRI;
脑脊液鼻漏:头部外伤史,结合CT&X线检查;
外淋巴瘘(漏):少见,多为镫骨手术后、气压损伤史;
胆固醇肉芽肿:分泌性中耳炎晚期,鼓膜蓝或蓝黑,CT示鼓室及乳突软组织影;
粘连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晚期,听力损失较重。
颈静脉体瘤,鼓室硬化:CT鉴别。
治疗
保守治疗:抗生素、激素、麻黄素;咽鼓管吹张法
清除积液,通气引流:鼓膜穿刺抽液、切开、置管,慢性有肉芽者要清除病变
病因治疗:鼻腔鼻咽病灶,如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甲消融术,鼻息肉摘取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通过咽鼓管、外耳道鼓膜、血行感染途径感染鼓室、中耳其他部位。
病理:充血水肿、渗出、化脓、穿孔(永久性或自行修复)
临床表现:(以耳痛、

耳鼻喉-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95 KB
  • 时间201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