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识谱教学
怎样进行识谱教学
戏曲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一代一代相传的。如今记谱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出现了字普、工尺谱、减字谱等等,但是他们流传时间并不是太长。例如,唐代音乐只有曲名,是没有谱子记录它们的。这些乐曲只记录弹法,因此导致很多音乐流失掉,并且旋律的高低、具体弹法也是很难分辨的。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人说,基本的识谱和乐理知识还是需要懂得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在识谱教学的认识上还存在着种种误区:
。1997年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中国进行考察,对中国音乐老师进行了三点批评。第一,音乐老师对音乐教育的关注点单一,只关注识谱问题,没有关注音乐,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目前遇见的最常见的问题;第二,教学内容单一,一堂所讲授的歌曲太少(或听或唱);第三,教学方法单一,老师讲学生听。这是发生在改之前的事情,改之后有了很大转变,教学内容增加了、关注点不再单一、学习方式也有所转变(合作、探究)。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师把其他教育理论照搬到音乐教学当中,特别是语,对识谱的&ldqu;识&rdqu;字,认为识谱是和识字相等同的,这是音乐教学不允许出现的错误。一般人认为,识字是可以理解的感情,可以通过字阅读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中明确的概念和内容,而对于音乐教学说就是不适用的。例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总谱是不能&ldqu;阅读&rdqu;的,如果不听音乐的话,很难在总谱上找到有用的信息。对于大众说,一般不具备阅读总谱的能力,阅读总谱是需要具备良好的读谱基础、转调乐器、和声、内心听觉等能力。这些能力是大音乐家才具备的,一般人很难做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没有声音音乐就不存在了。识字是确定性的,我们可以通过字看到作者的思想,而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只看乐谱是不能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音乐老师不能把识谱当成识字看待,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我们加以区分。
。不要认为教会学生识谱的本领,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并成为他们以后终身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认为学会识谱就会懂得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教育的难点是识谱问题,但人类获得音乐的途径并不是通过识谱进行的。对于大多数公民说,他们终身的学习是不依赖于识谱教学的。每个人都会唱歌曲、欣赏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大量的音乐旋律,但这些音乐旋律并不是通过识谱记忆的,而是通过听、模仿、弥漫、欣赏、强化、体验等方式进行音乐旋律的记忆。识谱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困难,我们可以通过简谱的方式进行教学,简谱会很容易让人接受,而五线谱是非常复杂的读谱方式,即使在西方国家这也是一门很难掌握读的读谱方法。因此,识谱对学习音乐说只是一种手段,而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才是音乐教育的重点。音乐要素俗称音乐语言,音乐语言是表达音乐情感的语言,是与所谓的&ldqu;识字&rdqu;相对应的,乐谱记录的是音高、节奏,谱子只是记录音乐的一种符号,像一些韵律、风格是记录不出的,这些需要演奏者通过弹奏表达出。
。音乐真正的核心能力就是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表达能力。音乐的表达是通过和声、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进行的,这才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音乐的情感并不是通过读谱就能体会到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读谱产生这种感觉。程改革之后,把音乐要素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是有一定
怎样进行识谱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