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
新学期校长论坛学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年X月XX日,由XX新学校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新学校论坛”在北京国防大学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分享教育智慧,展示校长风采”为主题,自全国的近2000名中小学校长、教师,聆听了国家督学、XX学校校长李XX、“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的倡导发起者崔XX、XX师范大学王XX教授和XX市XX区教育研究中心的嵇成中先生作的专题报告;自XX等地的十六位国内中小学校长分别作专题演讲;XX实验小学校长李XX和XX新学校研究院副院长韩XX分别对每位校长的分享作精彩点评。
我和城市五区的近30位校长,在市基教科的统一组织下,有幸参加了这样一次思维的盛宴。短短两天的时间,我们与20位专家、校长零距离接触。如此高规格、高密度、大容量的论坛,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怀着虔诚的学习心态,我用手提包当写字板,足足写了26版学。
对于“新学校”,我并不是很陌生,因为从李XX校长的一些中多次读到过。应该说,新学校的定位,与朱永新教授推行的“新教育试验”,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只是新教育试验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具体途径,以引领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最终目的;而“新学校行动研究”的行动愿景则是让优质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新学校,使优秀校长成为教育家。
一遍遍翻阅自己的学,仔细回味20位校长、专家的发言内容,觉得自己此次北京之行的收获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变革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了教育。主要表现在:
(1) 教的工具变了——电子白板
(2) 学的工具变了——电子本
(3) 评的工具变了——数码笔解题
(4) 学习情景变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 的结构变了——翻转堂
(6) 的形态变了——微程
2、进一步明确了“人”在学校中的地位——人在中央
人在中央,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1)首先指的并不是位置或地位,而是目的。
(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3)人是主体,而不是客体。
(4)人是核心的力量。
策略一:让学校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这里的“美”,并非完全意义的校园环境,更多的是指一种校园化。
学校应该是学生的学校,应该是教师的学校。这里应该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更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堂因故事而精彩,童年因故事而美好,校园因故事而生动,教师因故事而幸福。而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真谛,校园化,就蕴含在这一个个或成功、或失败的日常故事中。而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
作为管理者,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在专业上引领教师发展,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冷暖。
用通俗的话说,校长是首席服务官,要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得以实现。说得高远一点,校长的工作就是成就教师,成就学生,让教师有归属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学校。
同理,教师的工作,就是成就学生,成就班级,让学生有幸福感,建设有安全感和信任度的班级。
最终,让每一位师生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呼唤:这是我的学校!很喜欢崔永元讲述的这样一个小故事:爱抽烟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大家因为碍于他的名气,都会默许他在无烟区抽烟。可是,当他有一次忍不住在北京十一学校的校园抽烟
新学期校长论坛习体会:新学校,离我们并不遥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