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7粤教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3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7 粤教版
对点一:人物形象
,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①
蓬头稚子学垂纶②,侧坐莓苔③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④鱼惊不应人。
【注】①胡令能:隐居蒲田(在今福建省),是中唐时期人。②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zhì)子:小孩儿。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③莓苔:生长在阴湿地方的青苔类植物。④怕得:生怕、恐怕,表示假设。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很有特点的钓鱼儿童的形象。诗的前两句,用“蓬头”“侧坐”,描绘了山野孩子不拘形迹、随随便便的样子;用“莓苔”“草映身”,描绘了小孩儿学钓鱼选择的安静、隐藏的环境。诗的后两句,通过“路人借问”这一细节,小儿“遥招手”的特有动作和“怕得鱼惊”的心理,把儿童初学垂钓时认真、专注的神态写活了。
【答案】(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天真可爱,聪明(机灵): 从“蓬头”“侧坐”等可看出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爣爣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爣爣(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
,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对点二:景物形象
3.(2009·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7粤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