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南京大学演讲全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南京大学演讲全文
陈校长(骏)、国台办陈副主任(元丰)、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一、我与南京大学的渊源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南京大学,和各位南大的同学们见面,有很多媒体说我这次来大陆访问是历史性的,问我为什么第一站选择来南京?而有各种的揣测,我要在这里告诉在座的各位,其实是因为我和南京大学有一段特殊的缘分,所以我希望到南大和各位同学们见见面、说说话,这就是我选择第一站到南京最主要的原因。
看到各位同学,我不禁回想起1990年,也就是24年前,在那两岸交流刚刚起步的时代中,我曾经是台湾大学辩论队的一员,当时我代表学校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赛,有机会与南京大学一群优秀的青年朋友结识,其中有大地海洋系、法律系、文献情报系和哲学系的同学。
我一直珍藏着当时南大同学赠送给我的雨花石,这些石头有着斑斓的色彩,我想它们的售价或许不高,但是对我来说就象是无价之宝。虽然包装的盒子已经随着岁月而泛黄破损了,但是小石头都还光泽温润,好像蕴藏着永恒的友谊与记忆。每每把玩着这些小石头,都会让我想起那一段充满热情的青春岁月。
当年的亚洲大专辩论赛,我们台湾大学打入决赛,对手正是你们的学长姊,决赛的辩论题目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我们台大站在反方,否定这一个命题,力主人类和平共处是不可能的。我还记得当时说过:"在我们谈论'可能'这个字眼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我们要用现实的证据来推论可能性,不能用一种空想。"那是一场双方激烈交锋的比赛,当时你来我往的场景,至今仍鲜活地停留在我的记忆中。
环顾两岸互动的历史,在1990年依旧是剑拔弩张,和平可以说是难以企及的现实。作为一个大学生,辩论无非是一场斗智的竞赛,当时的我从没有想过,会将促进和平作为我的职业或是志业。但24年后,就是这么因缘际会,当我在前年接任陆委会主委后,我的任务,就在寻找海峡两岸和平相处的可能。能够访问大陆,能够拜访南京大学,就是希望以更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
还记得当年代表队晚上有门禁管制,可是再强大的门禁也挡不住年轻人想要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热诚。台大和南大的同学虽然彼此陌生,但却一见如故,对彼此的校园、社会与文化充满好奇,话匣子一打开,总是停不下来。
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土豆"在大陆一般指的是台湾所称的"马铃薯",可是"土豆"在台湾指的是"花生"。我们和南大的同学花了一点时间,才搞清楚彼此讲的"土豆"原来是不同的东西。
那次交流经验让我深深体会:两岸文化、社会与教育有太多隔阂,但只要怀抱热情与善意,一定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只要能够务实地面对差异,必定能够创造更多共识与合作的机会。
 
 二、我步入政坛的因缘
我过去在学校里研究科技法律,当我还是大学生时,就立志要当一个大学教授,从没有想过要从政。2007年,我加入马萧竞选团队,协助策划青年政策白皮书。我们有一批学者专家彼此激发创意,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政策建议,其中以"青年壮游台湾计划",最受到青年朋友的欢迎。
"壮游"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人在教育青年上,都希望藉由一趟旅程,开阔视野,壮大心志,将旅行视为成年礼。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应当想方设法,让书房里的宅男奼女有机会深入台

台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南京大学演讲全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