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虚实结合: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口技》
点面结合: 如《江雪》声色结合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8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