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宋齐梁陈
东汉
隋朝
魏晋南北朝(220—589)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朝
一、改革的背景
(一)有利的社会条件(民族大融合趋势加强)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社会相对稳定。参照汉族政权的统治方式
由游牧生活方式转向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吸收汉族文化。
(二)、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激化
阶级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
4、个人因素:
在冯太后的影响下,孝文帝对汉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1、政治:
2、经济:
3、文化思想:
目的:
巩固统治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二、改革的内容
整顿吏治
1、实行俸禄制
2、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3、设立三长制
(一)前期:冯太后主持
(二)后期:孝文帝亲政
1、迁都洛阳(495年)(原因、策略、目的)
易风移俗
2、学习汉族人的生活习俗
创立新制
1)改穿汉服
2)改用汉姓,定门第
3)提倡与汉族通婚
4)改说汉语
5)改籍贯
3、学习汉族人的典章制度
1)尊儒崇经,兴办太学
2)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
3)模仿汉族官制和法制
政权封建化加速
三、改革的影响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汉化(封建化)改革。
(一)、性质:
(二)意义
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三)、局限性:
,统治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具体表现
①社会矛盾激化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人民起义不断④争权夺利频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其背景
①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②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阶级建议
③为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
④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 )
,整顿吏治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B
。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
,改行三长制
,制定俸禄制度
,实行俸禄制
,迁都洛阳
A
5.(2010·深圳模拟)(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
A
6.(2010·汕头模拟)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
,促进其繁荣
A
3.北魏孝文帝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